厦门国税规章 | 税收法规 | 税法解读 | 福州市社平工资 | 漳州市社平工资 | 厦门会计指南 | 新税收优惠 | 企业所得税优惠 | ..新增值税税率 | 个人所得税计算器
厦门地税规章 | 会计法规 | 准则解读 | 泉州市社平工资 | 龙岩市社平工资 | 税收筹划实务 | 增值税优惠 | 个人所得税优惠 | 土地增值税税率 | 企业所得税法
厦门政府规章 | 会计法规 | 税法解读 | 宁德市社平工资 | 三明市社平工资 | 最新财税法规 | 营业税优惠 | 土地增值税优惠 | 个人所得税税率 |
福建税收法规 | 会计法规 | 财会解读 | 莆田市社平工资 | 南平市社平工资 | 税收基本法规 | 房产税优惠 | ..2016税收优惠 | 企业所得税税率 |

厦门市加快海湾型城市建设实施纲要 (2002年11月27日中共厦门市委九届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2007-10-04 20:01:24   来源:厦门网   评论:0 点击:

加快海湾型城市建设,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省委七届四次全会精神,更好地履行经济特区使命的重大举措;是提升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增创城市发展新优势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根据中央、省委对厦门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要求,为加快海湾型城市建设步伐,特制定本实施纲要。
    一、加快海湾型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1、建设海湾型城市是厦门城市形态、城市发展阶段和城市功能的综合,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工作思路的积累,是厦门城市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结果。空间形态上,以厦门岛为中心,以海湾为背景,沿东、西海域周边展开布局,形成“一环数片、众星拱月”的城市格局和“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城市景观。发展方向上,把城市建设的重点从岛内转向岛外海湾地区,加大岛外的开发力度,促进厦门城市由海岛向海湾演化拓展。功能定位是依托港口、滨海景观和文教资源优势,建设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根本任务是跨出岛内,走向海湾,通过城市空间的扩充,实现产业布局的调整、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总量的扩张,增强厦门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更好地发挥经济特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2、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为核心,以提高城市品位和人民生活质量为目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依法治市与以德治市相结合,深入实施“以港立市”、“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形态开发、功能开发和生态开发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结构创新和环境创新,加快城市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岛内、拓展海湾、扩充腹地、联动发展,增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3、基本原则。
    ——规划指导:根据城市功能定位的总体要求,按照海湾型城市格局,高品位、高水平地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专项规划、分区规划以及控制性和修建性详规,加强规划的实施、管理和监督,确保城市建设有序推进。
    ——基础先行:坚持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加快海港、空港、信息港以及铁路、高等级公路等的建设,完善环西海域地区的市政设施,加快东部地区骨干道路、供水、供电等关键性基础设施的建设,拉开海湾型城市框架,为大规模开发创造条件。
    ——产业推进:立足于发展流量经济,构建经济要素生成、发展及流动的平台和条件,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走新型工业化路子,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支柱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大力发展物流业、旅游业、会展业、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文化教育产业,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重组和融合,使各要素的能量扩大,能级提高,在新的区域和新的领域形成强劲的产业增长极,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
    ——城区扩展:坚持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城区建设联动,工业化与城市化并进,积极调整城市格局,加快城市骨干道路建设,推进工业新区的开发,加快岛外新城区的建设发展,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集聚,拓展城区规模,提高城市品位。
    4、总体目标。到2010年,基本建成海湾型城市框架,崛起成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力争发展得更快些,确保到201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基本形成具有海湾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格局。形成快捷完善的城市干道网、辐射型的对外交通网和现代化的市政服务网,建成海沧城区、马銮湾城区、集美城区、杏林湾文教区、同集经济带等,东部地区的开发拉开框架,初具规模。城市建成区面积力争达到200平方公里左右,城市化水平达到75%。
    基本建成两个重要基地和四大中心。建成高新技术生产研发基地、对台交流合作基地以及航运物流中心、金融商贸中心、旅游会展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形成具有强大竞争能力、服务能力和集聚扩散能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形成富有特色的教育之城、科技之城、艺术之城。
    基本建成生态型城市。形成环境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保护措施得力、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和优美舒适的人居城市。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5平方米。
    二、海湾型城市规划与布局调整
    5、高品位建设新城区。重点建设六个主要城区:
    厦门岛。优化用地结构,合理控制东部开发,置换空间,改善环境,提高品位,强化功能,建设高档次中心城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物流、旅游、商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构建鼓浪屿—万石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厦大—曾厝垵文教区、火炬高科技园区、环岛路滨海旅游观光带、东渡—象屿—航空港自由贸易髟扒?热舾筛龉δ芮?M骋还婊??善?平??涌炀沙恰⒕纱甯脑臁?
    海沧城区。重点建设新港区和新工业区,高水平规划建设新市区,与厦门岛相辉映,形成滨海都市景观。
    马銮湾城区。结合马銮湾综合整治与开发,科学规划,统一布局,建设生态湿地、商住等功能片区,形成功能比较齐全、富有特色的城区格局。
    集美城区。依托集美学村、现有城区和集美北部工业区,整合资源,优化布局,突出文教、旅游特色,向北、向西拓展,建设生态型文教旅游区和环保型高新技术园区。
    大同城区。以同安城区为依托,向南、向东扩展,带动老城区改造,开发、整合人文、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综合性、现代化新城区。
    东部城区。结合东部产业区的发展,高起点规划,加强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形成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区。
    6、高水平发展产业区。重点发展五大产业区:
    岛内高层次产业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承担城市的服务和集散功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整合“一区多园”,形成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为主的高科技研发、孵化基地。推动岛内一般性加工工业向岛外搬迁改造。
    海沧产业区。南部工业区重点发展大型石化工业和出口加工型工业,大力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新阳工业区重点发展精细化工、轮胎橡胶、汽车、电子、生物等行业,形成综合性工业基地。
    西部产业区。整合灌南、东孚、中亚城等工业区,同时发展物流、商贸等服务业,成为配套完善、功能明确的综合性产业区。
    同集经济带。将同集路沿线的集美北部工业区、同集高新技术园区、食品轻工工业园、同安城南、城北工业区、洪塘石材工业区等整合成为连片工业带,形成电子、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特色产业聚集区。
    东部产业区。依托巷南工业区,整合巷北、刘五店等区域,采取灵活机制,调动各区力量参与开发和招商引资,重点吸纳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逐步形成集港口物流、轻型加工工业功能为一体的新兴产业区。
    7、高档次构建特色功能区。重点建设四个特色功能区:
    鼓浪屿艺术之岛。突出钢琴艺术和多国建筑艺术的特色,加强风貌建筑的保护和利用,进一步扩充文化艺术内涵,形成自然风光和人文艺术兼备的高品位文化旅游功能区。
    厦大—曾厝垵文教区。依托厦门大学、国家会计学院,强化科研开发体系和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办好成人高校,积极扶持华厦学院等民办高校,形成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知名文教区。
    杏林湾文教区。在继续办好集美大学的基础上,积极吸引国内外高校办学,抓好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建设,创办厦门理工学院、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加快岛内职业学校搬迁改造。探索新型办学模式,推动教育资源共享,形成高档次的文教、旅游区。
    大嶝对台经贸旅游区。突出面对台湾、金门前沿的特点,发展对台湾、金门经贸,深度开发旅游资源,成为有特色的对台旅游商贸区。
    三、海湾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8、完善对外辐射通道。实施“以港立市”战略,按照“三个一”(港口货物年吞吐量1亿吨以上、集装箱年吞吐量1000万标箱、航空年客运量1000万人次)的远景目标要求,把厦门港建成国家重点货运主枢纽港、集装箱运输国际干线港和中转港、海峡两岸区域航运中心,完善航空港,高水平建设信息港,强化口岸功能。
    海港建设。围绕大力发展以集装箱运输为主的国际航运业务,配套完善东渡港区,建设象屿保税区二期并推进港区合一,建设国际旅游客运港区。加快发展海沧港区,调整嵩屿港区规划,加快大型深水集装箱泊位建设,吸引跨国航运企业建设国际集装箱中转基地,不断提高厦门港的国际地位;继续实施航道疏浚工程,增强港口补给、维修等综合配套服务能力。不断增辟新的国际集装箱干线,争取更多的大航运商弯靠厦门港。继续巩固和发展对高雄的定点直航,做好“三通”的各项准备工作。
    陆路交通建设。配合赣龙铁路建设,兴建龙岩-厦门延伸段,形成连接大京九的出省新通道;配合建设福厦铁路,相应规划第二火车客运站及其配套设施。加快区域合作快速通道建设,重点建设和完善“三主”(同三国道主干线及其复线、国道324线)、“六联”(厦门岛—龙海南太武、海沧—龙海、同安—安溪、同安—南安、同安新店—南安石井、厦门—金门)的对外交通,建设厦门至三明高速公路,形成连接国家公路干线网和周边地区的快速通道。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配套设施,加快公路客、货运场站的规划和建设,构建公路运输主枢纽。
    空港建设。完善厦门机场的设施配套,建设空港物流园区,大力拓展国内外航空货运业务,增辟美国等国际航线,建成我国重要的国际干线机场,并争取作为两岸“三通”定点直航首选机场。加强国内外航班的衔接,拓展客运中转业务,成为连通国内外客货捷运的航空主枢纽。
    信息港建设。规划建设公共信息管网和无线通信设施,力争成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与管理的示范城市之一。整合资源,完善口岸物流、政务信息、社会保障、财税金融、文化教育、城市建设等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各专业信息网的互联,积极完善智能交通网络,进一步改善信畔⒒?肪场M平?胩ㄍ逍畔⒘?ǔ隹诮ㄉ瑁?平?缱诱?瘛⒌缱由涛瘢?岣咝姓??瘛⑵笠倒芾砗途用裆?钚畔⒒??健?
    9、构建城市快速交通网。建设环东、西海域滨海道路和连接各城区、产业区的快速通道,以及东通道、城市轨道交通,形成海湾型城市交通主框架。
    岛外要加快构筑快速交通主干网,建设海沧大道、灌新路、集杏路、同集路延伸段、刘五店—新店—莲河、五显—新圩—马巷道路和东通道、厦漳跨海大桥,以及环杏林湾、环马銮湾、环东海域滨海道路等项目,加快农村公路上等级步伐。
    岛内要全线贯通环岛路,打通仙岳路、湖里大道,改造主要道路交叉口系统,构建城市交通主干网,形成岛内快速通道。
    10、完善现代化的市政服务系统。
    建设优质可靠的供水系统。统筹全市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改造石兜、湖边水库,建设莲花水库,继续做好长泰枋洋引水工程的前期工作。完善城市供水管网体系,增强城市供水的可靠性。建立科学合理的节水机制,大力鼓励和推进中水回用。启动城市分质供水。       
    完善供电、供气、供热系统。加快城市和农村电网改造步伐,形成与区域开发相适应的供配电系统,保证各城区的电力供应。推广清洁能源,扩大城市管道供气覆盖面,加快岛外管道燃气气源输配设施建设。建设工业气体、集中供热等设施,加强人防工程建设,增强综合配套能力。
    11、营造可持续的绿色生态系统。
    整治生态环境和城市面貌。继续实施西海域综合整治,退出养殖,疏浚航道,清除滩涂,整治岸线,截流排污,维护海域生态环境。加快马銮湾整治与开发工程,改善湾区生态环境。推进后溪流域、杏林湾整治及沿岸生态环境建设。控制东海域的海水养殖。深化湖边水库、筼筜湖、钟宅湾等水体的治理。
    完善垃圾和污水处理系统。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和收费处理,改造、扩容东孚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垃圾分拣中心、环卫综合处理厂、工业固体废弃物填埋场、有害有毒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和放射性废物储存设施等,实现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管理。加快建设同安污水处理厂,规划建设同安东部污水处理厂,配套完善本岛东部和岛外各区污水管网系统,提高污水处理率。
    合理规划建设城市绿地系统。以建设大型绿地、林地、绿带为重点,着重提升建成区绿化水平。做好各山体的生态植被建设,以及风景区、风景林地的保护。规划建设道路沿线、河流湖泊沿岸及海岸、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的绿化带、绿化隔离带、防护林带,形成绿色走廊。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树种,建立科学的绿化养护机制,改善绿化的生态效果和景观效果,形成具有海湾特色的绿色生态体系。
    四、海湾型城市产业发展
    12、建设生产研发基地。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壮大电子信息、化工、机械三大工业支柱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配套和延伸产业链,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关联度,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专业配套能力强、分工协作、富有竞争力的产业群和产业链。
    电子信息产业。以计算机、手机、视听设备等已形成规模的整机产品为龙头,向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基础元器件、零部件、外部设备、网络设备、光电子等方向延伸,形成以中高档计算机、视听设备和通讯产品为核心的,具有自主创新发展能力的产业链。
    化工产业。重点发展芳烃类石化产业链和精细化工系列产品。将化纤-特种树酯-PTA系列向上游推进,建设PX项目,配套发展消化芳烃副产品的有机化工项目;向下游推进,带动本地和周边地区的纺纤、面料和塑料产品的发展。继续发展以感光材料为主的精细化工系列产品和以子午线轮胎为主的橡胶系列产品。
    机械产业。以汽车和工程机械制造、飞机维修、船舶修造、配电设备为龙头,壮大整机生产,大力发展基础工艺、关键零部件等配套产业体系。汽车和工程机械工业以客车、摩托车、装载机、挖掘机、叉车等为龙头,带动本地及周边地区配套的机械加工系列产业。飞机维修产业链包括结构大修、改装,发动机、起落架、控制系统等主要部件和专业系统维修,形成一站式的航空维修基地。推动发展大型船舶制造及船用设备制造,兴建游艇生产基地和中型船舶维修基地。继续完善配电设备生产体系,争取引进关键生产环节和核心技术。拓展钨制品深加工和硬质合金加工。
    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信息技术重点突破微电子、光电子、关键元器件及应用软件等核心领域;生物技术重点发展生物制药和基因工程等;发展新型高效电池等新能源技术以及膜材料、陶瓷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光电子材料等新材料。建设厦门软件园、同集高新技术园区等产业化基地。引进一批跨国公司及国内大型企业集团设立生产研发中心,吸引一批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设立产学研基地,鼓励现有企业设立研发中心,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技术创新—产业化体系,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扩张经济总量、提升产业素质、优化产业结构的主要推动力。
    13、建设航运物流中心。依托海陆空立体交通优势,建设东渡-象屿-航空港物流园区、海沧国际航运物流园区、杏林陆路物锪髟扒?⒘跷宓晡锪髟扒?R???手??锪髌笠岛凸?谑盗?锨康幕踉恕⒒醮??旧枇⑽锪髋渌椭行模?忧坑胧澜缰??锪骷?诺暮献屎献鳎?淖檎?弦慌??吃耸淦笠担?龀址⒄垢骶咛厣?奈锪髋渌推笠担?俳?锪髌笠迪蚣?呕?⒓?蓟?⒐?驶?较蚍⒄埂<哟笪锪餍畔⒒?ㄉ瑁?峁┪锪餍畔⑵教ǎ?岣呶锪饕捣?袼?健=?⑴渌屯?纾?绦?卣构?谕夂!⒖崭酆较撸?┏湮锪鞲沟亍?
    14、建设金融商贸中心。引进更多的境内外金融、保险、证券机构,活跃金融、保险、证券市场。加大资本运作力度,积极扶持企业上市,用好上市公司资源,增强筹资能力。积极推进厦-台金融合作与交流,吸引台资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和开办金融业务,拓展厦台直接通汇渠道。
    深化商贸体制改革,构建多元化的商贸经营格局。扩大一般贸易、加工贸易,积极发展转口贸易和境外加工贸易。加快引进国际知名的商业流通企业,扶持一批本地商业名店做大做强,发展中心商业区和中山路等特色商业街区,在岛外规划建设面向周边地区的花卉、家具、建材等大型专业市场。培植新型商业业态,加快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网上购物、网上交易;鼓励沃尔玛、诚达、麦德隆等大型超市扩大覆盖面,建设大型采购中心和配送中心;积极发展连锁经营,整合社区便利店。
    15、建设旅游会展中心。以建设知名的国际性、生态型滨海旅游城市为目标,突出海洋、侨台、文化、生态四大特色,围绕食、住、行,游、购、娱,提高服务水平和档次,挖掘鼓浪屿-万石山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环岛路滨海旅游带、集美学村等景区内涵,开发苏颂、郑成功、陈嘉庚等历史名人资源,大力发展海上旅游,高水平地开发厦金海域、马銮湾滨海休闲旅游和中州岛温泉旅游度假区,开发北辰山、金光湖、大嶝等一批特色旅游观光区,引进一批高档次的旅游酒店和游乐项目。大力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吸引国内外知名旅行社落户厦门。加强与周边旅游城市或景区的联合协作,发挥对台优势,开发厦金旅游资源。
    完善国际会展中心配套设施,着力打造投洽会和台交会品牌,争取每年拥有若干个在国际、国内有较强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大型洽谈会、展览活动,形成知名品牌。鼓励吸引国际知名展览公司办展,吸引国际、国内重要的行业会议、大型企业年会、高级学术论坛、培训等会议活动。推动会展业的产业化、市场化运作。
    16、建设文化教育中心。按照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以建设教育之城和艺术之城为重点,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丰富城市发展新内涵。围绕教育之城建设,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非义务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产业化,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质量。重点推进两个文教区的开发建设。加大教育投入和对农村教育的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鼓励办学水平较高的中小学在城市新区和岛外地区有计划地设立分校,扩大名校覆盖率。发展音乐、美术、舞蹈、外语以及面向海外华侨华人的华文教育等特色教育。积极推进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提升人民健康和体质水平。围绕艺术之城建设,深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艺术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演出市场、娱乐市场、艺术品市场等专业文化市场,丰富企业、农村、校园、社区、广场和家庭文化。建设以钢琴、南音等音乐文化为龙头,以风貌建筑、工艺美术和舞蹈、戏剧等造型艺术及表演艺术为两翼,闽南文化为根基的,地方特色浓郁的区域性文化中心。
    17、发展都市农业。立足都市型高优生态农业,继续采取抓两头带中间(发展种苗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带动农业生产)的发展战略,推动农业向种苗优化、种养无公害化和经营产业化方向发展。坚持自愿、依法原则,有序地推进土地流转。加大农业投入,改善农业生产结构。整合现有的农林水产研究机构,理顺机制,完善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体系。加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与交流,引进、培育、推广优良种苗,建立水产、蔬菜、花卉、禽畜、林木五大种苗基地,带动农业的品种结构调整。建设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和蓝色生态产业基地。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重点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打造品牌、提高质量,拓展市场,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五、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
    18、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03-2005年),修编、完善城市规划;加快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优化岛内,进一步突出功能特色,提高发展层次;加快环西海域、同集经济带的产业区和城区建设;启动环东海域的基础设施项目,为下阶段开发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06-2010年)。厦门岛实现城市化、信息化;建成环东、西海域新城区的交通骨干路网;基本建成环西海域、同集经济带的产业区和城区框架;东部片区进入大规模开发建设阶段,产业区和城区初具规模,基本建成海湾型城市框架。
    19、强化规划工作。高起点、高水平地修编全市总体规划,精心编制分区规划,明确分区功能定位,合理安排城市格局。加快编制重点区域的控制性和修建性详规,抓紧岛内东北部、马銮湾城区、集美城区、杏林湾文教区、东部产业区和城区、嵩屿大型深水集装箱港区等规划。组织国内外高水平的专业力量参与,建立规划公示制度,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委员会的作用,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权威性。建立健全城市规划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推行法定图则管理,强化规划执法,建立规划审批责任制和审批过错责任追究制,坚决整治违章建筑,为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保证。
    20、落实重大项目。以项目为载体,推动海湾型城市建设,重点抓好一批启动性基础设施项目、一批带动性工业项目、一批社会事业项目和一批先导性招商项目。加强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搞好项目储备,分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建设。大力加强项目管理,全面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严格控制投资、工期和质量。对市级财政投融资的基建项目全面实行业主招投标,面向全国选择有实力的业主单位。设立工程招标专业分中心和同安、海杏分中心,提高效率,规范招投标市场。充分调动各区的积极性,实施“一级规划、两级建设”的建设机制,完善征地拆迁的区政府包干制,一些重点项目可交由区级负责建设、经营和管理。
    21、加大招商引资。充分发挥对台优势,围绕建设对台交流与合作基地,多方创造条件,积极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密切和深化海峡两岸产业分工与合作。在巩固对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国家招商的同时,加大对欧、美、日等地特别是跨国公司及其它大企业、大财团的招商力度。制订具体措施,吸引跨国公司在我市设立区域性总部、研发中心或采购销售中心。积极探索企业并购、境外上市等利用外资新形式。改进招商方式,发挥国际中介机构引资代理的作用,完善招商网络。加强物流、旅游、会展、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及软件、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重大基础设施、旧城改造等重点领域的招商引资。加大服务贸易领域的招商引资,促进社会事业、公用事业的对外开放,把招商引资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围绕延伸产业链,做好配套招商。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特别是完善医疗、教育等服务设施及政府服务、通关协调、政策导向等投资软环境。在积极对外开放的同时,加大力度引进内资,搭建舞台,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放开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
    22、创新管理体制。合理调整行政区划,按照生产力布局的要求,调整区级行政建构,形成与海湾型城市相适应的行政区划体系。继续推进合并行政村、扩大中心镇工作,做好村、镇的调整和撤并工作。坚持依法行政,推行电子政务和开放、公开的“阳光行政”,建立以诚信为中心的市场经济秩序,不断创新管理手段与方式,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要逐步从城市的主要投资者和建设者,转变为政策制订者和组织者。推动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市场化进程,提高经营城市的能力和水平。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创造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
    23、制定配套政策。制定有效的土地储备和使用政策。争取国家和省支持,结合产业布局调整,实施土地预征,为发展预留空间。在不削弱市级宏观调控能力和进一步理顺事权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和理顺市、区财政体制,完善市区两级分税制,培育和增强区级财政实力和投融资能力。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岛外的开发建设。引导和鼓励岛内有实力的区到岛外集中兴办工业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农业、非农业的户口差别,按居住地统一登记为居民。本着岛内优化人口结构、适当控制,岛外降低门槛、适度扩张的原则,实现人口合理分布。制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鼓励农村劳动力利用海湾型城市建设的契机,向二、三产业转移。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制定产业导向政策,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予以政策倾斜。通过级差地租、功能区环境质量指标、建筑容积率等手段,引导区域合理分工和产业集聚。
    24、构筑人才高地。构建人才创业港,努力营造适合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宽松条件,建立人才创业无障碍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广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和岗位聘任,形成以业绩为取向的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建立灵活便捷的人才引进机制,简化人才引进管理程序,实行人才引进核准备案制度。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大力引进海湾型城市建设需要的应用型科技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等各类人才。建立通畅的人才流动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和境外机构创办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人才市场体系,保障人才自由流动、自主择业。落实人才引进的配套优惠政策,做到“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25、筹集建设资金。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进一步向社会资本开放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领域,推进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教育、卫生等社会公用事业走向市场,形成产业。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充分发挥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扶持和引导我市更多的企业上市筹资。积极利用债券和信

相关热词搜索: 厦门财经 厦门PX

上一篇:2831项商品出口退税七月起调整,从中短期来看对厦门影响将不会太大
下一篇:让项目及时“落脚”2003.03.22

分享到: 收藏
依法纳税利国利民…请稍等... 依法纳税利国利民…请稍等... 依法纳税利国利民…请稍等... 精彩内容06正在载入中…请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