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国税规章 | 税收法规 | 税法解读 | 福州市社平工资 | 漳州市社平工资 | 厦门会计指南 | 新税收优惠 | 企业所得税优惠 | ..新增值税税率 | 个人所得税计算器
厦门地税规章 | 会计法规 | 准则解读 | 泉州市社平工资 | 龙岩市社平工资 | 税收筹划实务 | 增值税优惠 | 个人所得税优惠 | 土地增值税税率 | 企业所得税法
厦门政府规章 | 会计法规 | 税法解读 | 宁德市社平工资 | 三明市社平工资 | 最新财税法规 | 营业税优惠 | 土地增值税优惠 | 个人所得税税率 |
福建税收法规 | 会计法规 | 财会解读 | 莆田市社平工资 | 南平市社平工资 | 税收基本法规 | 房产税优惠 | ..2016税收优惠 | 企业所得税税率 |

会计本科教育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2008-10-19 00:34:18   来源:厦门市财政局   评论:0 点击:

[摘要] 在我国会计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我国财会人才供求无法对接,一定程度上源于会计教育模式存在的诸多弊病,进而出现了执业教育渗入本科教育的现象。从研究美国和英国会计本科教育模式中得到启示,本文提出我国会计本科教育应该多样化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加强通识教育以化解人才供求矛盾。

[关键词] 会计本科教育;国际比较;启示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由1999年的108万上升到2008年的599万,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会计本科招生规模也随之急剧扩大,会计本科教育的宏观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众化高等教育要求会计本科教育模式也应该相应有所转变。美国、英国作为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最发达的国家,研究英美会计教育模式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我国会计本科教育现状 (一)财会专业人才供求无法对接

1、整体而言财会专业人才供大于求

有鉴于1999年的首批扩招生源在2002年底开始进入人才市场求职,我国人事部于2001年开始定期发布全国人才市场供求信息。虽然2005年有三个季度未有统计数据披露,由表1可以看出财会专业求职人数从2002年底开始呈大幅上升的趋势,形成对比的是财会专业招聘人数增幅却不明显。普遍高于人才市场整体职位需求比的财会职位需求比,也印证了财会专业人才面临着比其他专业人才更为激烈的竞争。

表1. 财会专业招聘与求职对比数据                   单位:万人

年度

季度

财会招聘

财会求职

财会职位  

需求比

整体职位

需求比

人数

排名

人数

排名

2001

1-7月

8.3

7

30.5

3

1:3.67

1:3.41

8-12月

5.58

6

14.51

5

1:2.6

1:3

2002

第一季度

4.9

8

18

4

1:3.67

1:2.86

第二季度

17.1

2

18.9

3

1:1.11

1:2.85

第三季度

6.4

7

20.4

4

1:3.19

1:2.81

第四季度

8.4

8

39.3

4

1:4.68

1:2.71

2003

第一季度

没有入前10

49.2

2

大于1:4.69*

1:2.61

第二季度

5.4

9

21.6

6

1:4

1:2.48

第三季度

9.8

10

32.3

4

1:3.30

1:2.19

第四季度

9.8

8

35.7

4

1:3.64

1:2.15

2004

第一季度

12.6

7

39.9

4

1:3.17

1:2.17

第二季度

11.6

5

23.8

3

1:2:05

1:2.06

第三季度

9.8

10

19.7

8

1:2.01

1:2.19

第四季度

10

8

22.5

8

1:2.25

1:2.42

2005

第一季度

没有入前10

5

1:2.33

第二季度

没有入前10

3

1:2.09

第三季度

没有入前10

5

1;2.38

第四季度

没有入前10

40.63

5

1:2.49

2006

第一季度

12

8

40.63

5

1:3.26

1:2.25

第二季度

17.97

5

27.24

8

1:1.52

1:2.13

第三季度

12.95

9

39.10

6

1:3.02

1:2.22

第四季度

没有入前10

41.4

5

大于1:5.73**

1:2.45

2007

第一季度

12.02

9

48.4

5

1:4.03

1:2.35

第二季度

23.04

5

56.39

4

1:2.45

1:2.43

第三季度

21.59

5

52.93

5

1:2.45

1:2.47

第四季度

14.92

6

42.59

6

1:2.85

1:2.51

资料来源:中国人事部人才市场公开信息网。

—:当季没有披露数据;

*:以当季求职人数÷当季招聘排名第10位的轻工食品招聘人数10.5万人;

**:以当季求职人数÷当季招聘排名第10位的金融招聘人数7.23万人。

2、高层次财会人才极度匮乏

所谓财会人才过剩只是相对而言,我国目前高层次财会人才十分短缺。我国普通会计人才严重饱和的同时,具有从业经验、或拥有执业资格认证的财会人才则供不应求,具备深厚理论功底和精湛专业技能的财会人才十分稀缺。一名普通会计只需要会记账、算账和报账。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普及、中国入世都对财会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扎实的会计理论、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熟悉会计及相关法律规范,高层次财会人才还应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归纳推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3、财会人才需求差异化没有得到满足

一方面是经济的发展对财会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越来越多领域需要具有会计专业知识的人才。不同领域对财会人才需求是有差异的。企事业单位中财会人才提供财会信息,以评价管理当局受托责任、供相关人士进行经济决策。其他领域则侧重于使用财会信息,分析、提炼信息,辅助相关决策。政府部门需要专业人士提供相关信息以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保证国家能够公平、足额地征税。证券分析师需要解读反映历史信息的财务报表,结合行业前景,凭借个人经验,选择投资对象。随着企业经济业务的日益复杂,企业对外信息披露要求的日益规范,财务报告的创新与变革的不断出现,财会专业人才凭借其对财会信息更深刻、更透彻的理解,在使用财会信息方面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国目前会计教育对财会信息的分析与使用重视不足,无法满足差异化的人才需求。

(二)会计本科教育模式存在诸多问题

造成以上局面的原因主要归咎于高校扩招,但也与会计本科教育模式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密切相关。

1、通识教育实践尚待改善

经过多年对会计教育目标、课程设置等的探讨与研究,各高校均降低了会计专业课的学时比例,纷纷在低年级引入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通识教育的提法源于美国,旨在整合学科知识,彰显人文精神,端正价值取向。[1] 通识教育理念虽然得到广泛的认同,但通识教育实践却不令人满意。我国通识教育并非始于近年,1995年国家教委开展的文化素质教育即可视为通识教育。我国通识教育课程中必修的政治理论课比重过大,选修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类课程偏少。学生选修通识教育课程缺乏正确引导,有碍于制度约束,考试容易过关的课程成为选修的热点。表面繁荣的通识教育掩饰不住背后浮现出的功利心态,谈不上整合知识、文化熏陶,更谈不上端正价值取向。

2、为适应大规模招生推行大班、合班教学

大学扩招提高了高考升学率,本科院校规模急剧扩大,本科院校生师比却由十年前的10提高到近20,教育资源日益紧张。会计专业又是热门专业,几乎所有本科院校都开设会计专业,每10名在校大学生中,就有1名会计专业学生。原来三四十个学生的小班教学已经无法适应大规模的招生,各高校不得不扩大班级规模,组织合班教学,纷纷建设能容纳一百多人的大课室。专业课程大班、合班教学,难以应用案例教学法,难以组织课堂讨论,课堂教学缺乏师生互动,如此教育培养学生仿佛流水线上“批量”生产制造产品,无法应材施教,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质量必然有所下降。

表2.扩招前后本科院校规模统计数据

年份

高中升高等教育升学率(%)*

本科院校校均规模(人)

本科院校生师比

1992

34.9

2676

6.63

1993

43.3

3094

7.82

1993

46.7

3418

9

1995

49.9

3632

9.71

1996

51

3857

10.32

1997

48.6

4062

10.8

1998

46.1

4418

11.63

1999

63.8

5275

13.67

2000

73.2

6916

16.04

2001

78.8

8730

18.47

2002

83.5

10454

20.6

2003

83.4

11662

21.07

2004

82.5

13561

17.44

2005

76.3

13514

17.75

2006

75.1

13937

17.77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部教育统计。

*:高中升高等教育升学率为普通高校招生数(含电大普通班)与普通高中毕业生数之比。

3、不同层次会计课程设置特色不鲜明

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会计学专业主要课程包括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等。以此为蓝本,我国一本、二本、三本院校会计本科的专业课程大同小异,更有甚者会计专科、会计专升本、成教会计的专业课程也如出一辙。在某些重点大学内,会计专业的硕士课程和博士课程也难以区分。[2] “标准化”、“批量”教育模式直接后果就是培养出的人才千篇一律,无法满足人才市场对财会人才日益差异化的需求。

(三)会计执业教育逐渐渗入会计本科教育

近年来的就业压力,直接催生了执业资格认证热。除了中国的CPA,英国的ACCA、CIMA、IFA,美国的CFA,澳大利亚的CGA等国际资格认证逐渐闯入人们的视野。

1、部分高校增设以执业资格认证为导向的课程

为了突出办学特色、增强就业竞争优势,部分高校增设了直接以资格认证为导向的会计课程,例如西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专业设置有CPA方向和ACCA方向。ACCA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通过审计署开始尝试与我国高校合作,迄今为止已经有上海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审计学院、集美大学等数十所高校设置了ACCA课程。其他国际资格认证也不甘示弱,CIMA携手中央财经大学、IFA联合上海交通大学、CFA在人民大学举办培训班,纷纷登陆中国。高校会计教育首先是一种素质教育,其次才是专业教育。我国以资格认证为导向的会计课程普遍直接采用执业资格认证指定教材,应试教育的味道浓厚,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会计教育初衷。

2、在校大学生踊跃参加执业资格认证

中国报考CPA条件是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学历、或者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审计、统计、经济)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没有强调一定要高校毕业后才能报考。即使本校没有资格认证导向课程,很多在校大学生也凭学校开具的应届毕业生证明报考CPA。国际资格认证虽然费用高昂,全英文考试难度大,但有鉴于资格认证可以成为成功就业的敲门砖,高校的学生报名热情依然高涨。

以执业资格认证为导向设置课程是我国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在校大学生考证忙是为了增加就业砝码。这些本都无可厚非,但教育界人士却担心学生埋头考证而耽误了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更为这些现象所反映出的急功近利心态忧心。

二、美国会计本科教育现状

(一)会计毕业生供不应求

根据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的调查显示,2003年招聘具有学士学位的会计人员增长了5%,并且这一需求将持续增长。据美劳动统计局报告,到2012年为止增长百分比将达19.5%。

会计岗位增加的需求主要是受到了执行《萨班斯—奥克斯莱(Sarbanes-Oxley)》法案等法规的影响。自从安然公司和世通公司爆发惊人的财务丑闻后,美国国会在2002年通过了规范企业财务管理的萨班斯法案等法规。这些法规旨在提高公众公司财务报告及信息披露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可以有效地保护公众公司投资者的利益;而强化公司高管的财务报告责任、提供外部审计的独立性等,将有助于提高公司财务报告及信息披露的质量。这些法规增加了会计工作的工作量;这些法案曾经被视为对会计行业的重大打击,但现在却成为了会计人就业的推进剂。在此之后,全美对会计员和审计员的需求开始逐渐增多。

在对会计从业人员需求激增的同时,会计专业学生人供不应求有多方面原因。一方面,人才的培养有时滞效应。上世纪会计职业界的迅速发展使对人员要求不断提高,而当时会计教育还未能顺应市场需要培养合格毕业升造成会计毕业生就业困难,导致会计职业的吸引力下降,会计专业入学人数就开始减少。虽然20世纪末以来会计教育改革成果显著,但人们对会计专业呆板、教条的印象仍未改观,又普遍认为会计专业学习难度大,一向愿意选择会计专业的学生数量不多,只是近年来因为会计需求激增使会计课程开始受欢迎。另一方面,教育机构却面临着巨大的师资缺口。虽然各大学为满足需求日益扩大招生数,但却为缺乏足够的教师来开设更多的课程和班级。二战后婴儿潮时代出生的许多老教授都正在逐步退休,而教育界收入与在实务界薪酬不可相提并论,无法吸引更多投身教育事业的教师。

(二)会计职业界与会计教育界的争论推动了美国会计教育改革

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为代表的职业派和与美国会计学会(AAA)为代表的学院派在会计教育问题上的争论推动了美国会计教育改革。

在美国要获得CPA资格必须满足3E要求,即接受高等教育Education、通过全国联考Examination、获得从业经验Experience。美国的CPA全国联考有四门考试科目:审计(Auditing and Attestation)、商务环境与常识(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Concepts)、财务会计与报告(Financial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及法规(Regulation)。有鉴于CPA考试科目少,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AICPA就致力于研究CPA必备的知识体系。1988年AICPA通过决议,敦促各州把少要接受150学时的大学教育作为法定要求。AICPA还根据150学时标准,提出示范性课程表:通识教育60—80学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激发求知欲;一般商务教育35—50学时,涵盖金融、营销、经营、组织行为、人力资源、会计基础以及企业战略等内容,以加深对现代企业商务运作的理解;会计教育25—40学时,教学内容包括会计信息系统、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审计等课程。各大会计事务所也强调通过CPA考试不应作为本科会计教育的目标,会计教育应重在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

会计教育界也积极探讨会计教育目标的定位,并响应会计职业界对会计教育界的建议,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均进行了调整。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在1990年9月发表的《会计教育的目标》中明确指出:“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由此,美国高校的会计教育目标定位首先是一种素质教育,其次才是专业技术教育。教学内容方面改变了一本会计教材、一套标准答案的习题的传统。《华尔街日报》、《财富》、《商业周刊》成为重要的教学辅助读物,[3] 有利于学生提高洞察力、把握时代脉搏,没有唯一解的多样化的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分析判断的能力。教学方式方面注重“教师授课为辅,学生参与为主”。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则通过小组案例分析、撰写研讨报告、发布展示成果等方式,锻炼各方面能力。

(三)各高校会计课程体系设置不拘一格

1989年,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积极进行会计教育改革研究的同时,资助高等教育机构实施会计教育改革,研究设计新会计课程体系。目前美国各州已经普遍采纳了AICPA的150学时教育的要求,高校会计课程基本体现AICPA示范性课程的知识结构的要求,然而各高校课程体系设置不拘一格,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会计教育与执业资格考试相独立的课程体系设置

这种课程体系设置没有专门为执业资格考试设置特殊迎考课程,一般为四学年制,大学本科四年结束获得学士学位。由于满足不了150学时教育的要求,有意获得CPA资格的学生需要进一步进行为期一年研究生深造,以获得学术和专业上更深的造诣。因此,许多大学直接允许本校优秀的本科学生直接本硕连读。以杨伯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为代表,典型的宽口径招生,先通识教育再专业教育。凡杨伯翰大学招收的本科学生在读完大一、大二课程后,都可以在申请大三学年成为会计专业学生。会计学院限定了数门的先修课程,如数学、经济学、信息系统、会计基础等,并要求GPA至少3分。会计本科毕业生必须在大三、大四学年完成24学分的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企业会计信息系统(Business and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中级财务会计(Intermediate Financial Accounting)、财务报表审计(Financial Statement Auditing)、成本与管理会计(Cost and Managerial Accounting)、财务会计学(Financial Accounting)和税收学基础(Fundamentals of Taxation)。研究生阶段课程亦并非为执业资格考试而设置,分职业会计师、职业税务师两个方向,还特别为准备考博的学生设计了特殊课程。

2、适应执业资格考试要求设计的课程体系设置

这种课程体系设置一般为五学年制,毕业后学生不但可以直接参加职业资格考试,而且获得学士或硕士学位,以伊利诺斯州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堪萨斯州立大学(Kansas State University)为代表。伊利诺斯州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设置了124学分的四年制的学士学位课程,第五学年则分三种方案:一是执业资格认证课程(Certificate of Accountancy),不含研究生教育,特别为执业资格考试设计;二是本硕连读课程(Bachelor/Master in Accountancy Program),针对本校会计本科生的研究生教育;三是研究生硕士学位课程,开放面向其他院校的会计本科生招生。由此可见即使是适应执业资格考试要求设计的课程体系设置,其本科教育与执业教育仍然截然分开。

三、英国会计本科教育现状

(一)财会人才供不应求局面愈演愈烈

会计职业在英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1853年组建的爱丁堡会计师公会(Society of Accountants in Edinburgh)是世界上第一个会计职业团体。英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不论是会计准则委员会(Accounting Standards Committee, ASC)还是改组后的会计准则理事会(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ASB),都是没有官方背景的民间机构。英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是以原则为导向,不同于美国的以规则为导向。遵循民间机构制定的原则为导向的会计准则完全依赖行业自律,职业判断力和职业道德操守会计师的和审计师的核心素养。英国公众对会计职业的评价一向不错。2004年,英国一次世界读书日阅读调查活动中,会计师被评为最爱好阅读的职业。因此,在英国,会计是学生乐于选择的专业。

尽管如此,财会人才仍然供不应求。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ICAS)创办的《特许会计师杂志》(CA Magazine)在2007年组织的一次问卷调查显示,相比于其他专业人才和行业,招聘财会人才(审计、税务、公司理财、破产清算)相对要困难得多。

你们在招聘下列专业人士时遭遇困难吗?

 

非常困难

有一定难度

没有困难

审计

50%

50%

0 %

税务

17.6%

64.7%

11.8%

公司理财

9.1%

54.5%

9.1%

商务服务

7.7%

53.8%

30.8%

法医

0%

30%

0%

信息技术

9.1%

18.2%

27.3%

破产清算

23.1%

15.4%

15.4%

你们在以下行业中招聘员工遭遇困难吗?

财会服务行业

21.4%

28.6%

7.1%

石油天然气行业

9.1%

18.2%

9.1%

生产行业

0%

20%

10%

资料来源:《特许会计师杂志》2007年10月刊

会计毕业生毕业后通过会计职业团体的资格认证,才具有执业资格。相比于一般财会人才,具有执业资格的会计人才更加稀缺。《特许会计师杂志》的调查同时肯定了对具有执业资格的会计人才的大量需求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期。英国一家知名的财会金融猎头ECHM公司另一项调查也显示,2005年以来,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各大会计师事务所都掀起了涨薪风潮。

(二)会计资格认证与会计高等教育完美衔接

从1854年爱丁堡会计师公会获得英国皇家特许资格至今,英国的会计职业界经过150多年漫长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了以高度自律为标志的特许会计师职业团体。由于历史原因,时至今日,英国仍有六大特许会计师职业团体并存——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ICAS)、爱尔兰特许会计师(ICAI)、特许注册会计师协会(ACCA)、特许管理会计师协会(CIMA)、特许公共财务与会计协会(CIPFA)——没有实现最终的完全合并。各大会计师公会各自招收会员,各自组织考试,一般考试科目达十几门之多。以ACCA为例,要最终获得特许会计师资格,必须通过涵盖了财会、管理、信息、法律等多方面知识的十四门课程的考试。

英国的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科目之众,难免会与高校会计教育有交叉和重叠。因此,六大会计师职业团体共同成立了会计团体咨询委员会(CCAB),下设一个机构会计教育课程鉴定委员会(the Board of Accreditation of Educational Courses,BAEEC)专门负责对各高等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进行鉴定,以核定该专业毕业生可以获得会计职业资格考试豁免考试的课程。例如苏格兰爱丁堡大学(Edinburgh University)经济管理学院(Management School and Economics)的会计本科学位可以获得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ICAS)的全科豁免。在英国有近700种会计专业的学位课程通过了会计教育课程鉴定委员会(BAEEC)的鉴定,获得数量不等的考试豁免课程。会计教育课程鉴定委员会(BAEEC)会对各高校的教学计划、课程大纲等还进行定期重新鉴定,以示监督。

(二)会计教育模式独具特色

1、学制虽短,仍然注重拓宽知识面

英国本科专业一般学制三年,会计专业亦不例外。学制虽短,但每个学年均包括由两个长学期和一个短学期,短学期经常开设一些课时较少的专题课程,聘请客座教授、实务界人士讲授,开拓学生眼界。同时由于学制较短,英国没有通识教育的提法,但仍然开设扩展知识面的自由选修课程。每个学年都开设至少一门自由选修课程、若干限定选修的基础课程和若干必修的核心专业课程。以连续数年来会计专业被泰晤士报(The Times)排名第一的伦敦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LSE)为例,第一学年学生可以从人类学、算术学、人口统计学、经济学史、地理学、法律、数学、哲学、政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课程中自由选修一门课程,并根据自身数学和统计学功底限定选修一门数量计量课程,另外开设了经济学基础和财务会计基础两门必修课。第二学年学生可以在计量经济学、管理学、商务统计或其他更广泛的学科中自由选修一门课程,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中限定选修一门,两门必修课是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第三学年学生必须完成一门自由选修课程、两门会计类和金融类的限定选修课、和必修课财务会计及分析学习。

2、“三明治”课程体系缩小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差距

英国会计课程体系中另一特色是专门安排为期一年的工作实习(Placement)。在英国对学生半工半读是有严格限制的,每周工作小时数不得超过一定限制。为了增加实务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在三年学习生涯中,允许学生休学整整一年或两个半年在企业去兼职。由于实习期间长,企业也普遍欢迎兼职学生,招聘时对专职岗位、兼职岗位会区别明示。加以由此形成了三年学制+一年兼职的特色课程体系被形象地喻为“三明治”课程。[4]“三明治”课程使学生毕业时不但获得学历,同时获得了相关的会计工作经验,减轻学生就业压力,同时又缩小了产学认知差距。

3、大班授课,小班辅导、研讨

在英国会计本科教育很多采用“讲师、教授大班授课,助教小班辅导、研讨”的教学模式。会计大班授课一般分专题进行,讲师、教授课堂上讲解各专题的理论框架、重点难点、前沿观点,并列出各专题需阅读的参考书章节,大约讲授30%的课程内容。课程一般没有固定的教材,讲师、教授们通常指定一本核心教材,并列出十多本参考书,还强调学生多看专业报纸、杂志,拓宽知识面,加快知识更新。[5] 各专题授课内容和核心教材结合较紧密,其他参考书也不可偏颇,学生只有在大量涉略的基础上才可能写好课程论文,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班辅导内容是解答疑难问题、讲评课后作业。小班研讨内容一般由讲师、教授预先布置主题,学生课后花大量时间查资料、分析论题,然后在小班课堂上发表观点、阐述意见,并与同学和老师热烈讨论。小班研讨有力地促进学生系统运用所学知识、深入分析问题,往往还能激发创造性的思维。学生通过交流、讨论与激辩,不仅得以展示自我,而且极大提高了沟通能力。

四、借鉴与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就财会人才供求现状而言,中国与美国、英国存在天壤之别,其中包含了历史、人文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但通过英美的会计本科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为解决我国会计本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尝试执业教育与本科教育结合,多样化会计课程体系设置

会计课程体系设置本不应该千篇一律,各级本科院校应该根据自身院校特点扬长避短,设置独具匠心的会计课程体系。我国会计执业教育与会计本科教育出现交集,主要源于就业压力。但存在本身就是一种道理,不应该被全盘否定。执业教育与本科教育结合不失为多样化教育模式的有益的尝试,但应注意引导学生吾以考试为导向,应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与美国类似,我国CPA考试课程少,需要在本科阶段打下扎实的学科基础,确实不应鼓励学生在大学阶段就埋头应付CPA考试。可以尝试借鉴伊利诺斯州大学的做法,在大学最后阶段才加入CPA辅导课程。也可以尝试借鉴三学期制的做法,每个学年增加一个暑假短学期,把CPA辅导课程安排在大三和大四的短学期授课。

ACCA、CIMA等国际资格认证的考试课程门数很多,其与本科教育的结合模式应有所不同。可以考虑把本科教育课程中的中文课程直接用教学内容相同的英文课程替代,例如直接用ACCA的Corporate and Business Law(公司法与经济法)替代公司法、经济法的中文课程。一方面有助于提高高校双语教学的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养国际化专门人才。

(二)提高实践能力,增强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

本科毕业继续研究生深造的毕竟是少数,多数学生走出校门,服务于社会。会计本身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会计本科教育面向基层服务社会的要求,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本科教育除了应打下宽厚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还应强调能理论联系实际,具有突出的实践能力。

首先,应创建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精湛的实践技能的教师队伍。高校普遍不乏理论研究精深的教授,往往缺乏来自实务界的专家。要改变高校与社会的脱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一方面,可以直接从业界聘请实践能力强的资深专业人士作为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或组织专场讲座;另一方面,鼓励专职教师参加执业资格认证考试,定期选派专职教师到校外挂职锻炼,承担产学研结合的课题研究,为企业解决难题,创造实际经济价值。[6] 将实务界信息、应用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丰富课堂社会信息含量的做法一向广受学生欢迎。

其次,应增强校企合作,缩小产学认识的差异。英国的“三明治”课程很值得借鉴。虽然我们的会计本科学生一般在大四毕业前都有为期一个月的实习,但实习期太短经常无法深入实质。可以考虑延长实习期,借鉴英国做法实习期无须集中可以分散,但要明确要求,并抓落实,不可流于形式主义。除了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外,学校应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立,例如与会计师事务所签实习协议,利用教育资源与行业资源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入则是直接为企事业单位定向培养人才,既解决了企业用人也解决了学生的就业。

(三)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化人才供求矛盾于无形

目前各高校已经倾向于实行“低年级厚基础通识教育、高年级宽口径专业教育”的教育模式。通识教育集人文、自然、社会科学为一体,是学生分专业学习前的准备;专业教育传授给学生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从事某一职业做准备。[7] 成功的通识教育培养学生从更广阔的视角思考问题,达到不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专业教育着眼于培养专精型人才,通识教育则侧重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大多数会计学生是抱着会计好找工作的心态选择会计专业。当会计专业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形下,通识教育所培养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优势就体现得淋漓尽致。因为即使是非会计的岗位他们也能很快适应。如此一来可以巧妙地将人才供求矛盾化于无形。

通识教育实践远比讨论通识教育理念要困难。目前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能仅停留在教学内容上的依葫芦画瓢,更重要从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实践。首先,从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合理设置人文、自然、社会科学课程。为了锻炼学生思维方式,应开设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注意课程。为了提高审美情操,应开设艺术欣赏类课程。还应开设反映校园文化的课程,例如集美大学为了鸿扬嘉庚精神和诚毅校训,2006年以来增设了《陈嘉庚精神》的课程。其次应该对学生选修通识教育课程进行必要的指导。辅导员在这个方面起重要作用,不能放任有学生功利地选择容易通过的课程。还可以通过选课系统上的限制,使学生各方面的课程皆有所涉略。再次,通识教育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鼓励走进社会、走进自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应注重实践“教师授课为辅,学生参与为主”。最后,通识教育课程要与专业教育课程合理衔接。高等教育最终都是也专业教育为归宿,有必要向学生明确为分专业学习前限定选修的数门通识教育课程,才能为学生顺利转换角色作好准备。

 

International Compare of Accountancy Bachelor Degree Education and Elicitation CHEN Min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opularization of accountancy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there is unbalanced supply and demand for accountants which to some extend is resulted from certain problems of current accounting education pattern, and a phenomena of penetration of practicing education into bachelor education. This article studied the accounting education patterns for bachelor degree in US and UK, put forward with the ideas of differentiation of education patterns,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 and stressing general education to solve the conflict of supply and demand.

Key Words: Accountancy Bachelor Degree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Compare; Elicitation

参考文献

[1] 杨秀芹,陶美重.通识教育的实践:困境与路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43-145.

[2] 戴波. 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研究[J]. 商场现代化(学术版). 2005,(3):186-187.

[3] 汤湘希. 美国会计教育概况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 财会通讯.2003,(3):75-79.

[4] 杜娟.中英会计教育的比较及其启示[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3(8):157-158.

[5] 张艳秋. 英国会计教育模式及其对我国会计教育改革的启示[J]. 会计之友. 2004,(1):71-72.

[6] 卢宁,陈雪梅,丁小明.普通本科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高教论坛.2007,2(1):21-23.

[7] 马勇.试用“体”、“用”范畴探讨痛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46-148.

 

 

相关热词搜索:会计本科教育 国际比较 启示 会计与改革开放

上一篇:中小企业治理结构对成长性的影响:来自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证据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
依法纳税利国利民…请稍等... 依法纳税利国利民…请稍等... 依法纳税利国利民…请稍等... 精彩内容06正在载入中…请稍等...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