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国税规章 | 税收法规 | 税法解读 | 福州市社平工资 | 漳州市社平工资 | 厦门会计指南 | 新税收优惠 | 企业所得税优惠 | ..新增值税税率 | 个人所得税计算器
厦门地税规章 | 会计法规 | 准则解读 | 泉州市社平工资 | 龙岩市社平工资 | 税收筹划实务 | 增值税优惠 | 个人所得税优惠 | 土地增值税税率 | 企业所得税法
厦门政府规章 | 会计法规 | 税法解读 | 宁德市社平工资 | 三明市社平工资 | 最新财税法规 | 营业税优惠 | 土地增值税优惠 | 个人所得税税率 |
福建税收法规 | 会计法规 | 财会解读 | 莆田市社平工资 | 南平市社平工资 | 税收基本法规 | 房产税优惠 | ..2016税收优惠 | 企业所得税税率 |

厦门2006 让“十一五”美景走近我们
2007-10-04 20:04:01   来源:厦门网   评论:0 点击:

2006年,在厦门特区发展史上是个不平凡的年份。
    交通网络横贯东西南北,片区开发带来沧桑巨变……在“十一五”开局之年,我市以扎实的起步,在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双轮”驱动下,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给厦门百姓的城市生活增添绚丽色彩;
    成功大道、集美大桥、岛外快速路……我市通过重大项目投资带动、产业布局优化、增强自主创新、关注民生保障、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使厦门这座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2006,我市持续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宏大气势、强劲态势和良好趋势形成。2006,我们已能感受到厦门“十一五”城市发展的蓝图美景向我们一步步走来。昨日,记者走访市发展和改革委,就一年来《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实施情况进行了采访。



   第五条跨海出岛通道——厦门集美大桥全线火热施工中。



    建设中的园博园正以惊人速度发生变化。



2006年,环东海域整治建设拉开序幕。

  

  中华片区开始旧城改造。



    去年共开工8个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


    “十一五”
    关系民生重大项目

    “十一五”重大社会事业项目

    教育:华侨大学集美校区一期、厦门理工学院二期、厦门职业教育中心校、华厦职业学院,高级技工学校新校区、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二期等。
    卫生:长庚医院、翔鹭医院、第一医院急诊门诊楼及杏林医学中心、中山医院门诊综合楼,市妇幼保健院扩建、仙岳医院扩建等。
    文化:文化艺术中心、海峡交流中心、小白鹭艺术中心、闽南戏曲艺术剧院、有线电视数字平移、海沧文化中心、集美文化中心、翔安市民商业广场等。
    体育:国际网球中心、工人体育馆、国家乒乓球南方训练基地、五缘湾体育馆、国际网球中心、翔安体育中心等。
    为民办实事:社会保障性住房、“金包银”工程、中小学义务教育建设项目。

    “十一五”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片区开发: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开发,五缘湾、观音山片区开发、园博园,湖边水库综合整治,中华片区、百家村片区、厦港片区,黄厝片区,国际旅游客运码头片区,杏北新城、翔安新城、海沧新城区等。
    市政环保设施:东部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城市生活垃圾分拣中心、石兜水库扩容、东部供水工程、海沧自来水厂、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
    道路桥梁:翔安隧道、杏林大桥、集美大桥、厦漳跨海大桥、成功大道、仙岳路、环岛干道、岛外快速路、海湾大道、厦成高速(厦门段)、厦门-安溪高速公路等。
    铁路:福厦铁路(厦门段)、厦深铁路(厦门段)、龙厦铁路(厦门段)、厦门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等。
    空港:机场扩建三期等。
    关系长远发展重大项目:第二水源、BRT工程、海水综合利用工程等。

    “十一五”重大环境保护项目

    蓝天工程:嵩屿电厂脱硫除尘项目、液化天然气配套管网工程、治理餐饮业污染;新阳工业片区和厦门市轻工食品工业区、同安综合工业园城南片区集中供热工程等。
    碧水工程:湖边水库、筼筜湖、杏林湾、五缘湾、马銮湾、九龙江流域等整治工程;农村污水生态处理工程、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工程等;翔安污水处理厂,同安污水厂、杏林污水厂、集美、石胄头污水处理厂扩建等。
    洁净工程:后坑和东孚环卫综合处理基地、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基地、海域环卫专用码头等项目。 

    起步扎实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规划回放

    《规划纲要》中的几个重要预期指标基本上是按“翻一番”来制定。2010年厦门预期的地区生产总值(GDP)要突破2000亿元,年均递增15%以上;财政收入450亿元、年均递增16.5%,力争人均GDP7.6万元,提前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收入水平。全国要达到这个水平可能要到2050年,厦门提出2010年力争实现这个目标。

    >>>实施进程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市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我市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全市经济保持了持续较快的发展态势。主要体现在“五个好”。
    市发改委介绍说,一是“好在持续”,全年GDP延续了2005年来快速增长的势头,没有出现大起大落,呈现逐季持续向好、逐季持续向上、稳步增长的态势。
    二是“好在快速”,全年GDP增长16.7%,是2004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增幅居全省九个设区市和十五个副省级城市首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62亿元,大大超过年初计划550亿元,净增100亿元以上,增长66.5%,增幅创13年来新高。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78.5%和34.9%,是近年增长最快的一年。财政总收入、地方级财政收入稳居全省第一。
    三是“好在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在工业快速增长的同时,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提升了2个百分点,增加值增长16.5%,是1998年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形成了二、三产业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投资呈现出以生产型、生财型、带动型为主的投资结构。岛内外发展更趋协调,岛外GDP和投资占全市的比重分别达40.7%和52%。
    四是“好在节能”,2006年能耗继续下降,万元生产总值耗电888度,比上年减少5.7度;万元生产总值耗水19.5吨,比上年减少1.3吨;大大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五是“好在和谐”,各项惠民政策进一步落实,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2%,增幅稳居全省第一。物价平稳,就业形势较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4%,控制在预期目标内;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快,为民办实事项目得到有效落实。

    重大项目夯实良好开局基础

    >>>规划回放

    结合厦门的城市定位、产业基础、区位特点和资源禀赋,提出厦门市“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项主要任务。通过壮大工业规模、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构筑中心城市框架、建设新农村、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建设对台交流合作基地、构建和谐厦门。

    >>>实施进程

    起步的“高度”和“质量”关键在项目。重大项目是增强厦门发展后劲的战略工程,“抓投资、促项目”是发改系统的重要工作,2006年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中,注重建设和谐社会、关系民生的项目达到35项,占全市重点项目年度总投资的21%。通过近一年的建设,幸福和谐的生活环境已在向厦门人招手。
    市发改委介绍说,根据“十一五”规划, 2006年对6大领域进行重点投资:一延伸产业链,增强发展后劲。全力推进工业集中区的建设,促进区内签约项目的落地投产;火炬翔安产业区、同安工业集中区、集美机械工业集中区、软件园二期共完成通用厂房368栋433万平方米,启动器和吸附器作用初步显现;加快推进戴尔电脑二期、华映工业园、太古飞机六期等项目的建设。
    二是开发重大片区,拓展发展空间。牵头落实市委确定的11个重大片区和BRT建设方案研究工作,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工程快速启动,集美杏林湾、海沧城区、翔安新城区的建设全面推进,中华片区改造、厦港片区改造及湖边水库综合整治也加快进行。
    三是建设对外通道,强化城市枢纽功能。继续加快建设海沧、嵩屿、招银等港口码头,推进福厦铁路、厦门-安溪高速公路等辐射通道建设,开工建设龙厦铁路、厦深铁路。
    四是完善城市交通骨干网,增强交通疏解能力。加快建设成功大道、集美大桥、杏林大桥、翔安隧道、环岛干道等项目,完成疏港路一期、仙岳路西段改造,加大市政交通设施建设,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   
    五是关注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启动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年共开工8个项目,2007年可建成保障性住房1万套;改善环境增加公园、绿地休闲广场建设;全面启动“金包银”、“金包金”工程、移民造福工程、推进新农村建设。
    六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增加对教育、卫生、文化的投资, 扩建的四所优质高中,新增132个班,扩建的四所综合性医院,新增2000多个床位;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我市注重创新机制,发挥现场指挥部、各主管部门和各区政府的作用,形成合力,加强跟踪督办和协调工作,加速了重点项目推进。
    2006年全市106个重点建设项目和8个提前开工的重点前期项目全年累计完成投资226亿元,比2005年增加131亿元,完成全年投资计划的90.76%,比2005年高出10个百分点,全年投资量创历史最好水平。

    产业布局更完善突显聚集效应 

    >>>规划回放

    “十一五”期间,厦门制造业的三大支柱为电子信息制造业、机械制造业、化工制造业。
    电子信息制造业将重点发展四大产业集群:计算机及相关产品制造产业集群、数字视听产品制造产业集群、移动通信产品制造产业集群、电子元器件制造产业集群。
    机械制造业将重点发展六大产业集群:客车制造产业集群、工程机械制造产业集群、飞机维修产业集群、电工设备制造产业集群、船舶修造产业集群、钨制品深加工产业集群。
    化工制造业将重点发展三大产业集群:芳烃系列有机化工产业集群、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橡胶轮胎产业集群。
    城市产业布局方面,厦门岛内将重点发展软件、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和营运中心,岛外将重点发展工业,通过工业区的建设和工业的快速发展聚集产业和人气,带动城市的拓展和新城区的崛起。

    >>>实施进程

    发展的蓝图令人振奋,清晰的思路引领方向,迈出推进各项工作的坚定步伐:做强制造业;做大现代服务业;打造千万标箱国际中转港……一个个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标准的产业重点项目,如同进行曲,让人心潮澎湃。
    2006年11月17日,腾龙芳烃年产80万吨PX项目及翔鹭石化年产150万吨PTA二期项目正式在海沧动工,厦门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让海沧石化工业园区跨上了新台阶,将提升海峡西岸石化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在此之前,2006年10月2日第十万辆大金龙客车下线,成为中国首家产销量突破10万辆的客车企业,刷新中国汽车工业史。同日,全球最大的卡客车钢圈制造商、美国亚克耐公司,与厦门日上钢圈有限公司牵手,在同安工业集中区共同投资兴建我国最大的、年产400万套的无内胎汽车钢圈生产线;以飞机维修为龙头的航空工业也迅速发展,随着机翼、发动机维修项目的入驻,10月 9日,投资6700万美元的厦门太古六期机库破土动工,投产后将成为世界最大和维修能力最强的飞机维修中心之一。
    市发改委表示,“十一五”规划对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的总体思路就是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要有利于产业群聚集和产业链的延伸;二是要完善产业配套,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在空间布局上又能互不干扰。在未来的五年里,经济发展对于厦门而言是最重要的,必须迅速提高厦门的经济总量。要把加快发展工业作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走新型工业化路子,培育强大而先进的制造业,力求通过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带动第三产业,进而提升第一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在更高层次上的协调发展。
    如今,我市工业载体大幅度拓展。同安工业集中区、火炬(翔安)产业区、软件园二期、集美机械工业集中区、海沧石化工业集中区等五大工业集中区的建设,工业集中区面积已经新增30平方公里。火炬(翔安)产业区已进场的企业有146家,其中已投产81家。同安工业集中区已有180多家企业正式入驻,其中有近100家投产,区内的水、电、道路、公共交通等各项配套设施已基本完善。软件园二期园区的研发楼组合体已全部封顶,微软、IBM、思科、富士通等企业已入驻或明确入驻意向,214家企业通过审核批准。机械工业集中区的汽车工业城已签约入驻项目20个,总投资约40多亿元,预计整个汽车工业城建成后可创造产值约200亿元,显示了强大的集聚效应。2006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2366.91亿元,增长20.8%,创历史最高水平。岛外工业产值首次超过岛内,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厦门工业生产的主力军。
    从传统支柱产业到现代新兴产业,从火炬(翔安)产业区到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五缘湾飞地营运中心,从岛外工业集中区到岛内软件产业基地,厦门打造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的步伐坚定而有力,为“十一五”发展积蓄了后劲。

    关注民生共建和谐生活家园

    >>>规划回放

    ——“十一五”期间,将建成全市快速通道体系,在主要交通节点实现“半小时”交通网络;与周边城市来往更加便捷,比如龙厦铁路、福厦铁路、厦深铁路通车后,从厦门到龙岩、福州和深圳分别只需1、2、3个小时。
    ——加快推进社会保障性用房、厦港片区、黄厝片区旧城改造和海沧新城、翔安新城建设,建设SM商业城二期、大同商贸中心、五缘湾特色商业街等一批商贸设施。
    —— “十一五”期间,我市将下大力气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立覆盖全市城镇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扩大医保覆盖面,解决这一问题。
    ——根据规划,厦门将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改善农村学生、贫困家庭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条件,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学前教育,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
    ——人们居住环境将更加舒适、方便,“十一五”期间,我市将建设一批供水、供电、供气、公交、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流域综合整治项目,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

    >>>实施进程

    着力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社保、环保、安全、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实际成效体现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大批新扩建的社会事业项目顺利实施,科、教、文、卫等领域的优质资源不断向新城区、岛外新区和农村延伸,有力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均衡发展。
    我市“十一五”规划十分注重民生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和建设相应项目改善老百姓衣食住行,加大教育、卫生、环境和公共设施的建设投资,体现了城乡协调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宗旨,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快速交通网络即将形成:2006年底集美大桥全线动工建设,待2008年建成后, BRT(快速公交系统)畅行大桥中央,彻底与其他机动车实现分流,8分钟便可进出岛;集美大桥、杏林大桥、翔安隧道的建设,彻底化解岛内到岛外的通行压力;2007年的1月底,贯穿厦门岛东西的大动脉仙岳路西段将完成改造。建设环岛干道,改造疏港路等交通繁忙道路和部分干道交叉口,岛内交通主次干网的完善,交通压力将得到疏解。
    港口、交通项目对厦门这座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06年我市10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有28个涉及道路、港口等交通项目,总投资288. 1亿元,占总投资量的36.83%。我市将海沧港区1、6、7、9、14-19#泊位壁岸工程,嵩屿港区一期、二期等港口项目列为重点项目进行重点建设和推进。
    2010年,海湾大道、岛外快速路、翔安隧道、成功大道、厦门公铁大桥等城区间高速路网建成,厦门将构建连接各城市组团的城市半小时交通圈。对外辐射方面,对接国家交通主干网的快速通道建设,与漳州、泉州等周边地区形成一小时交通网;5年后,开车从市区到翔安只需15分钟;乘火车从厦门到龙岩只需1个小时,到福州只需2.5小时,到深圳只需3小时……
    ——启动社会保障性住房:备受市民关注的社会保障性住房分配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市委、市政府将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作为头等大事来抓。2006年年初,杏北新城锦园居住区、翔安东方新城两个项目就被列为2006年度市级重点项目进行重点跟踪、协调。随着房产新政的出台,厦门注重强化政府在住房方面的保障职能,努力构筑起一个多层次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提出建设社会保障性住房的计划和措施。
    按照2006年上半年我市确定的保障性商品房、租赁房建设计划和安置房需求摸底,今后3年全市将建设社会保障性住房约1126万平方米11万多套(含安置房),预计总投资约248亿元。
    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的付诸实施,标志着厦门在建立和完善分层次、多元化住房供应体系,切实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建立了长效机制,同时也为全国建设保障性住房提供新的思路。
    ——完善卫生体系均衡教育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市下大力气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立覆盖全市城镇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扩大医保覆盖面,尽早让居民可在家门口看病。
    市发改委介绍,2006年继续加大农村公共财政投入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基础设施、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农村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体系的162个子项目中已有85个竣工;加快了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完成自来水进村入户任务;继续推进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低保覆盖面;市、区两级财政投入1亿元实施20个试点村旧村改造和新农村建设,全面启动工业集中区、开发区周边12个村的“金包银”、“金包金”工程。
    此外,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2006年我市继续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扩建同安一中校舍,发展职业教育,培养紧缺专业技能型人才,整合扩建集美、海沧、同安、翔安4个区级职业学校,开工建设厦门职业教育中心校和华厦职业学院等项目,加快厦门高级技工学校等建设,继续推进集美、翔安文教区建设,加快理工学院二期、城市职业学院二期、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等项目建设。

相关热词搜索: 厦门财经 厦门PX 统计 GDP

上一篇:厦门市统计局副局长答记者问 分析厦门2006年GDP统计数据
下一篇:厦门2007年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3000亿元

分享到: 收藏
依法纳税利国利民…请稍等... 依法纳税利国利民…请稍等... 依法纳税利国利民…请稍等... 精彩内容06正在载入中…请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