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国税规章 | 税收法规 | 税法解读 | 福州市社平工资 | 漳州市社平工资 | 厦门会计指南 | 新税收优惠 | 企业所得税优惠 | ..新增值税税率 | 个人所得税计算器
厦门地税规章 | 会计法规 | 准则解读 | 泉州市社平工资 | 龙岩市社平工资 | 税收筹划实务 | 增值税优惠 | 个人所得税优惠 | 土地增值税税率 | 企业所得税法
厦门政府规章 | 会计法规 | 税法解读 | 宁德市社平工资 | 三明市社平工资 | 最新财税法规 | 营业税优惠 | 土地增值税优惠 | 个人所得税税率 |
福建税收法规 | 会计法规 | 财会解读 | 莆田市社平工资 | 南平市社平工资 | 税收基本法规 | 房产税优惠 | ..2016税收优惠 | 企业所得税税率 |

2005年厦门经济八大亮点  2006.02.16
2007-10-04 20:02:44   来源:厦门网   评论:0 点击:

2005年厦门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什么亮点?经济走势如何?城市建设取得什么突破?人们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两会”期间,这些问题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
    市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05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和任务”。不仅如此,过去的一年我市还较好地实现了“十五”计划的主要目标,加快形成了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呈现出八大亮点。
    亮点一  经济社会发展又快又好
    2005年,我市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增幅居全省第一;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财政总收入、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突破200亿元和100亿元,财政总收入居全省第一。
    产业结构更趋协调:伴随工业的快速增长,商业、旅游、物流等服务业发展加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创五年来新高,接待境外过夜游客达到72.3万人次,增长22.5%,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34.3万标箱,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5.6%,创八年来新高。
    岛内外和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岛外发展加快,大部分行政区的生产总值增幅达18%以上;岛外固定资产投资201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以上;2005年安排的88个单项重点项目中,岛外占53个;农民人均纯收入绝对值和增幅居全省第一。
    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2005年,厦门荣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社会事业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37.3亿元,增长69%;新增就业15.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预期目标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分别达到78.1万人、84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3.9%。
    人与自然更加协调:全年空气优质天数139天,同比增加7天;新增绿地面积357公顷;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3.5%,污水集中处理率77%,同比均提高0.4个百分点。
    亮点二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
    郑栅洁说,2005年,我市投资实现新跨越,在全市奋力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下,征地拆迁等制约投资增长的难题得到较好的破解,尤其是下半年以来,按照先谋后动原则,通过严密的科学论证和策划,迅速启动一批重大项目,投资增幅逐月加快,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1.6亿元,增长31.8%,增幅创十年来最高,增量居全省第一,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积蓄强大的发展后劲。工业、房地产和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均首次超百亿,分别达到117亿元、110亿元和105亿元。陆续启动五缘湾、园博园等一批重大片区和重大项目,翔安火炬产业区、同安工业集中区、集美机械工业集中区、软件园二期四个产业载体全年共完成征地近2万亩,已建成196.3万平方米,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态势已经形成。
    亮点三  中心城市辐射能力增强
    对外辐射通道建设全面展开:开工建设福厦铁路(厦门段),加快公铁大桥(杏林大桥)、厦漳跨海大桥、龙厦铁路、厦深铁路、铁路综合交通枢纽(西客站)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建设海沧港区1、4、5#泊位、嵩屿港区1、2、3#泊位等项目,区港联动试点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运作。
    城市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建成集美大道部分路段和大嶝桥等项目,开工建设翔安隧道,加快岛外快速路、同安湾大桥等岛外交通骨干路桥建设;开工建设成功大道、环岛干道,实施疏港路、仙岳路西段等改造工程,进一步完善岛内主干路网。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实施了嵩屿电厂二期、厦门电厂技改、海沧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筼筜湖清淤工程,加快推进污水处理二厂扩建、环卫综合处理厂等项目,启动翔安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设。
    亮点四  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2005年,各行政区和产业区主导产业更加明确,火炬高新区、集美机械工业集中区、海沧南部石化片区、西柯轻工食品工业区、岛内现代服务业等一批特色专业园区已经形成。推进工业区整合。按照国家要求,清理整合14个工业园区,保留了6个国家级开发区,火炬高新区由1平方公里扩大到13.75平方公里,同安综合工业园区和翔安综合工业园区整合方案初步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
    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产业链得到延伸,化工行业的腾龙特种树脂竣工投产,对二甲苯(PX)项目前期加快;电子行业的戴尔二期建成试投产,厦华电子工业园前期加快推进;机械行业的太古四期建成投产,太古五期开工建设;光电子行业的安美光电、明达光电等开工建设,友达光电等项目前期加快进行。
    亮点五  对外开放继续扩大
    对外经贸继续拓展。全年进出口总额占全省比重达52.5%,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创近年来新高,全球500强企业在厦增投5个项目,增资3个项目。引进了美国电力转换公司、法国阿海珐、台湾客服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和行业龙头。
    对台交流合作取得新突破。海港、空港等对台交流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下半年以来,进口台湾水果达32批次,一举奠定了厦门作为台湾水果在大陆销售、中转口岸平台的基础;赴金门旅游取得新突破,厦金直航人数再创新高,已突破50万人次;成功举办海峡两岸的旅游博览会、大学校园歌手赛、图书交易会、南音暨民间艺术节,成功开通厦门(海峡)卫视和闽南之声广播。
    区域合作迈出新步伐。完成厦门湾区港口资源整合,组成新的厦门港;口岸信息平台辐射到漳州、泉州、龙岩;积极构建闽粤赣十三地市无障碍旅游区,整合厦漳泉三市10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与龙岩联办福建土楼文化旅游节;开辟厦门至南昌、赣州等地的集装箱海铁联运。
    亮点六  技术创新再上新台阶
    创新行政审批方式。按照“超常规不违规、创新不走样”的原则,全面开展靠前服务、跟进服务、高效服务、优质服务,大大缩短项目的前期审批时间。
    整合公共行政资源。对商业性用地、出租车经营权、户外广告等行政资源和社会公共资源实行“招、拍、挂”。创新融资方式。翔安隧道采用银团贷款建设;厦门信托经过改制,成功为市政建设发行债券;推动港务集团改制,成功在香港主板上市,首次在境外融资港币15亿元。
    完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制定厦门市促进项目成果转化工作长效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建设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填补了我省没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的空白;科技部批准成立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亮点七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集美、翔安两大文教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厦门理工学院一期已投入使用,华侨大学厦门校区、海洋职业学院、厦门高级技工学校迁建等项目开工建设,组建城市职业学院;厦门一中、双十、六中和外国语等4所一级达标学校新校区如期投入使用;更加注重教育公平,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得到改善,取消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借读费。
    公共卫生体系更加完善。第三医院和同民医院门诊楼建成投入使用;第一医院和中山医院病房大楼、市疾控中心封顶,中医院迁建基本完成;加强了社区卫生、农村卫生以及市、区妇幼保健、疾病预防和卫生监督工作。
    公共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建成鼓浪屿沙滩排球场等项目,加快建设厦门文化艺术中心、嘉庚体育馆、工人体育馆、射击射箭中心、足球训练基地等项目,积极推进国家乒乓球南方训练基地等项目。
    亮点八  重视民生保障
    “三农”工作力度加大。建成50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无公害基地;实施“金包银”工程,落实被征地农民出路问题,逐步让农民拥有一套自住房、一套出租房和一份股份收入,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被征地农民的根本利益。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92个农村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项目已建成;通行政村道路硬质化、农村自来水供水管网建设基本完成,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75%,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全面铺开,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52%,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
    就业和社保工作有新进展。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20.7万人次,农村17.5万人次,全年新增134家定点医疗机构和76家定点零售药店。
    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403元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230元,增幅均在两位数以上,双双位居全省第一;出台医疗救助办法,实现人均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零增长;加大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建成6.8万平方米,新开工27.9万平方米。

相关热词搜索: 厦门财经 厦门PX 经济

上一篇:海沧区抓好项目落实  2006.02.18
下一篇:厦门市今年重点工程民生项目多  2006.02.06

分享到: 收藏
依法纳税利国利民…请稍等... 依法纳税利国利民…请稍等... 依法纳税利国利民…请稍等... 精彩内容06正在载入中…请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