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国税规章 | 税收法规 | 税法解读 | 福州市社平工资 | 漳州市社平工资 | 厦门会计指南 | 新税收优惠 | 企业所得税优惠 | ..新增值税税率 | 个人所得税计算器
厦门地税规章 | 会计法规 | 准则解读 | 泉州市社平工资 | 龙岩市社平工资 | 税收筹划实务 | 增值税优惠 | 个人所得税优惠 | 土地增值税税率 | 企业所得税法
厦门政府规章 | 会计法规 | 税法解读 | 宁德市社平工资 | 三明市社平工资 | 最新财税法规 | 营业税优惠 | 土地增值税优惠 | 个人所得税税率 |
福建税收法规 | 会计法规 | 财会解读 | 莆田市社平工资 | 南平市社平工资 | 税收基本法规 | 房产税优惠 | ..2016税收优惠 | 企业所得税税率 |

关于加强大型国有外贸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2008-10-19 00:04:36   来源:厦门市财政局   评论:0 点击: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和世界范围内买方市场的逐渐形成,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如何加强外贸企业内部控制,提升外贸企业风险防范的能力,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内部控制是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应运而生的。国有外贸企业往往是跨行业、跨地区、集约化和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必须依赖各种会计和统计信息,了解详细的财务数字,以控制业务的正常运转。本文通过对大型国有外贸企业——厦门市A集团内部控制的调查研究,取长补短,窥视出大多数外贸企业现阶段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完善性措施。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外贸企业的管理现状及其内部控制存在的特有问题;第二部分是完善外贸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措施;第三部分是外贸企业的风险控制;第四部分从控制活动和程序的角度突出外贸企业特殊的控制点。

关键词:外贸企业    内部控制    风险防范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oreign-trade enterprises is faced with a growing number of challenges, as the marketable competition increasingly growing and the worldwide buyer's market gradually formed. How to strengthen internal controls and enhance risk prevention capacity of foreign-trade enterprises is becoming the important issue which is confronting us. Internal control is accompanied by a system’s established of modern enterprise and  the  continues  expanded business scale of the right moment. State-owned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are often cross-sectoral trans-regional, international and intensive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so they must rely on various accounting and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to understand the detailed financial figures for controlling the business and keeping them operate normally. Based on the searching of large foreign-trade enterprises -- the Group A in Xiamen City, learn from others’ strong points to offset one's weakness in order to spy out the problems of internal control to the majority foreign-trade enterprises and analyze the causes for introducing the improving measurements.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of the foreword. The second part is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internal controls and peculiar problems to the internal controls. The third part is the internal control measures for foreign-trade enterprise  to improve its  management , elaborated five models :  control environment, risk assessment, control activities,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self control. The fourth part is the end.

Key words: internal control   foreign-trade enterprise   risk assessm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前言. 3 1. 外贸企业的内控现状及其内部控制存在的特有问题. 3 1.1 经营风险控制不足. 3

1.2 财务风险控制不足. 3

1.3 企业内部审计控制薄弱. 3

1.4 信息管理系统不健全. 3

1.5 集团内部结构的复杂性. 3

1.6 外贸经营的特殊性. 3

1.7 重出口创汇轻效益. 3

1.8 重金钱轻物资. 3

1.9 重业务轻后勤. 3

2. 完善和健全外贸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 3 2.1 健全内部组织控制,加强后勤部门和业务部门的联系. 3

2.2 建立预算控制制度. 3

2.3 加快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3

2.4 加强内部审计控制. 3

2.5 强化外贸交易程序控制. 3

3.加强外贸企业风险评估,完善风险控制. 3

3.1 完善经营风险控制. 3

3.2 完善财务风险的控制. 3

4. 完善外贸企业控制程序,突出重点控制活动. 3

4.1 货币资金管理. 3

4.1.1 对国际结算方式的控制. 3

4.1.2 对外汇及汇率风险的防范. 3

4.1.3 集团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资金划转. 3

4.2 存货的管理. 3

4.3 采购与付款. 3

4.4 销售与收款. 3

4.4.1 保税业务模式控制. 3

4.4.2 合作业务模式控制. 3

4.4.3 对单证的控制. 3

4.4.4 对汇核销和出口退税的控制. 3

4.4.5 建立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流程,防范客户风险. 3

结论. 3

参考文献. 3

致谢.


前言

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管理者对企业相关业务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的重要手段。由于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是建立在内部协调性的基础上,因此,加强外贸企业内部基础性工作,也是企业能够生存和发展的保证。在当今社会,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对于防范各类风险,减少损失,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内部控制理论从其产生开始依次经历了“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内部控制结构”阶段——控制环境、会计制度、控制程序,“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1992年,美国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出版了指导内部控制实践的纲领性文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对内部控制本质最具权威的认识。

自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首先提出“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后, 1936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独立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审查》的文告,首次提出审计师在制定审计程序时,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审查企业的内部牵制和控制。1939年10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程序委员公布了《审计程序文告第1号》,在修改的标准化审计报告中首次增加了对内部控制审查的内容,以后又在多个文件与法令中多次明确了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审计程序。自这一时期开始,账表导向审计逐渐为制度基础审计所取代,内部控制评价也随之成为审计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特征。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发布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构建了由三个目标和五项要素组成的内部控制新框架。该框架的发布和广泛采用标志着内部控制开始在理论上和实务上走出审计范畴,而成为企业整个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该框架也可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提供指导。在COSO框架的影响下,美国内部控制评审准则(具体为SJLS No·78)已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做出修正,进一步加强了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2004年COSO发布了名为《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从风险管理角度提出了八要素内部控制理论,强调了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将内部控制同企业管理融为一体。

我国关于内部控制的相关指南法规有:财政部2001.6月颁发《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97.1月公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企业内部控制与审计风》,2002.5月公布《企业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此外,证监会,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一系列相关的证券公司,金融机构的行业性法规[6]。由此可见,中国的内部控制建设具有非常强的行业特色和部门特色,如中注协颁布的内部控制法规主要是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业务服务,证监会发布的主要针对证券公司,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发布的主要针对商业银行。

企业的管理离不开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深入和展开。从一开始内部控制的发展就和管理理论的发展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内部控制目标和企业管理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因此要把企业做大做强,达到预期的目的,进一步完善经营管理,则必须借助于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二者是密不可分的[2]。内部控制制度是一种管理手段和自律行为,是保障企业各项业务活动安全运行,实现其经营目标的一系列方法、措施和程序。内部控制制度是促进企业发展的一种手段,而要实现这种手段,达到企业管理的目的,就必须建立健全各种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分析我国国情,为使内部控制制度在我国的各企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既要借鉴国外的先进模式,建立起覆盖各行各业的较为宽泛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体系,同时也要加强行业上的细化,不仅仅局限于证券公司,银行等。外贸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相对较强的行业特色:一、前线业务部门与后勤的职能部门有着严格的分工,但在项目的完成上又有密切的联系。二、面对的客户相对较广,包括国内外各行各业的生产厂商,代理商等。三、由于经营产品种类较多,一个规模较大的国有外贸企业产品种类就多达几百种,所以企业类似于一个小型综合市场,总是处于市场的最前沿,对市场的变化要有高度的敏感度。综上所述,外贸企业具有客户关系复杂,业务流程繁复,受市场变化影响大,经营风险高的特点,使得外贸企业始终处于高风险行业的范围。因此,加强对外贸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1. 外贸企业的内控现状及其内部控制存在的特有问题

 

近几年,由于依靠过去计划经济模式下主营产品的垄断地位赚取巨额利润的时代已一去不返; 经营主体多元化导致传统市场份额大幅萎缩;受国际经济形式的影响,经营效益下滑等原因国家加强了对贸易行业的规范管理,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外贸企业自身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例如:厦门市A集团是国有大型外贸企业,在当地的外贸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2005年有50个亿的营业额,2006年达到80个亿。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健康飞速的发展,离不开其严谨有效的内部控制,2005年4月,A集团被国家审计署授予“2002-2004年全国内部审计先进单位” 荣誉称号。

作为集团公司,A集团代表我国大多数大中型外贸集团公司,具有相似的运作特点,虽然其内部控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卓有成效,但面对日益变化的国内外环境及不断扩大的企业规模,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任是A集团提高其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以下就A集团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做一个归纳,同时也可从中窥视所有外贸企业基本存在的问题。

1.1 经营风险控制不足

从进口方面看,A集团经营的大宗商品如钢材、水泥、化肥、化工原料、石材、塑料等本身就存在大量经营风险。外商一般以外贸公司急需进口的大宗商品为目标,谎称手中有货,伪造货源材料、提单等,诱使国内进口企业开出信用证和汇票,提前贴现,而后逃之;或以劣质商品冒充合格商品,造成进口后商品积压滞销,使进口企业蒙受损失。从出口方面看,不法外商利用语言和地域上的沟通缺陷,伪造票据或拒付货款等各种手段进行诈骗。

1.2 财务风险控制不足

财务风险主要包括外汇风险,金融工具风险和信用风险。由于外贸企业有着大量的外汇结算,外汇风险的控制就显得尤其重要,如A集团的年汇兑损益可以达到两千万之多,如果没有成熟的资金管理技术,汇率的变动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同时,A集团在香港和上海的子公司都存在期货交易,无论是现货还是金融衍生工具在规避风险的同时本身也都存在着风险,而A集团由于缺乏相关技术和内控措施,对这方面的风险控制没有显著的成效。除此之外还有客户信用风险控制,中国企业因为信用缺失在海外贸易中导致的直接和间接损失高达5855亿元,相当于年财政收入的37%损失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国外客户的失信行为,更多的是我国国内的很多企业不讲诚信,损害了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整体形象,因此信用风险控制在我国外贸企业内部控制中也尤为重要。

1.3 企业内部审计控制薄弱

虽然A集团被评为国家先进审计单位,但大多数外贸企业没有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有的建立了的也只是对下属单位进行监督,更有甚者,审计人员成了“消防队员”,只在有“警”时才出动。事实上,内部审计工作是保障企业财产安全、保证会计资料正确性和提高经济效率的内在需要,是企业建立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有的企业对内审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

1.4 信息管理系统不健全

目前大部分外贸企业都已引进了财务信息系统,但尚未启动贸易管理系统和内部审计系统。A集团目前已经启动了贸易中心业务管理系统和财务信息系统,理论上,这两者是紧密联系的,业务管理系统先于会计信息系统,由业务管理系统确认此项业务,再由财务信息系统登记入账,最后反过来由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对财务系统中的账务登记进行审核,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制约,严密跟踪每一笔业务,最后达到有效的控制。但由于A集团财会信息系统的建立要远远早于业务管理系统,所以处理业务时总是直接登记在财会信息系统上,业务系统形同虚设,只是项目资料,产品资料和客户资料的查询表而已。然而,对于大多数外贸企业来说要么未建立起贸易管理系统和内部审计系统,要么就是未能将三者紧密联系起来,达到最终的控制目的。

1.5 集团内部结构的复杂性

企业集团是由若干个具有法人地位的企业以资本渗透和经营协作为纽带组成的利益结合体。现实中企业集团的结构形态各异,但一般包括母公司、母公司所属的分公司和事业部、受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母公司对其有重大影响的联营公司和参股企业五种类型,其中子公司又有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和协议子公司三种。在A集团中,各成员企业或单位在法律地位和关联性质方面有别,经营范围各不相同,涉及贸易、金融、实业、投资等领域,所涉及的财务管理体制及操作方法必须体现这些差别。经营范围的多样化也使得A集团存在多层次、多类型的委托代理关系和内外结合、纵横交错的财务关系,这些代理关系和财务关系的主体之间潜在着一定的利益矛盾。并且集团内部也存在凝聚力与离心力的矛盾。成员企业单位均是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实体,这就有可能出现以本位利益为出发点进行筹资、投资和经营的决策行为,从而有可能损害集团整体利益和母公司利益。信息非对称性的存在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1.6 外贸经营的特殊性

外贸企业大多从事国际性经营活动,客观上要求对企业的资产经营、会计信息、财务活动实行远程化管理,在财务核算上实行国际化,执行国际上通行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国际化的经营活动要求对驻外机构实行全球化管理,对其运作实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并且外贸经营中内购与外销通常又合二为一。这使得外贸经营呈现出较强的个体独立性,从而加大了业务与内部管理与控制的难度。

1.7 重出口创汇轻效益

由于我国的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要拉动经济增长解决就业问题还需要外贸部门多扩大出口。出口计划仍是外贸企业的一项考核指标,也是政府官员的一个政绩指标。在这种情况下,外贸企业为了完成出口任务,就要想方设法去出口,哪怕亏损也要出。

1.8 重金钱轻物资

外贸企业一般由于自有资金较少,往往非常重视资金理,如A集团在资金管理方面就建立了严密的审核制度,但对出口商品的计划、采购、验收、保管未能实行职位分离和专人负责;有的企业货物未能实现定期清仓查库制度,致使物资账实不符;有的有账无物,造成的损失非常惊人。

1.9 重业务轻后勤

有的外贸企业把业务人员当作“摇钱树”,认为是他们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和创汇。而把后勤管理人员当作“败家子”,只会开支费用[10]。这种观点和做法非常可笑。(1)任何一个企业都有业务和后勤之分,这只是分工不同而己,如果没有后勤提供的资金、办公、报关、核销、退税等相关的服务,业务又如何能进行下去?(2)由于忽视了后勤管理,业务员经常是一人单独对外谈判报价同时也对内进行采购,导致该业务员跳槽后该项业务也就带走了。A集团两年前,后勤人员的收入还是远远低于业务人员,引起了后勤部门员工的不满,也打消了其工作的积极性,近两年,A集团对后勤部门人员加薪后,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

根据以上贸易行业内部控制的不足和集团特点,通过对厦门市A集团的内控的有效经验的调查研究,提出对贸易行业内部控制的一些完善性的建议和存在问题可采取的措施。在目前贸易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希望能给外贸企业一点建设性的意见,这些意见将在下文中按照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分别进行阐述。


2. 完善和健全外贸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

2.1 健全内部组织控制,加强后勤部门和业务部门的联系

建立一支适应国内外经营活动的具有从业资格和专业的会计人员队伍。根据国际惯例,进行会计核算、财务管理,通过国内外会计信息互通,保证各项经济活动的及时处理。从人员配备和薪酬福利的分配上改变原来的重业务轻后勤的状态,调整好业务人员和后勤人员的收入差,增加会计等后勤人员的基本工资,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各项培训,并采取考试或奖惩制度。同时也要做好业务人员的后续储备工作,以A集团为例:设立发展部,选拔具有业务潜能的人员,主要负责收集前线业务人员和财务部门需要的信息,并对其进行业务培训,使之成为业务员的后备军,这样可减轻前线业务人员跳槽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并减少对其依赖性。目前大部分企业容易忽视的是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的配合,由于两者共同对同一项目进项跟踪管理,因此两者应相互学习各自的工作内容,相互交流工作经验,这样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降低经营风险。

2.2 建立预算控制制度

预算是现代企业制度下规范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项制度保障,经过批准的预算就是企业的法令,各部门、各境外机构都必须遵照执行。只有建立预算控制制度,才能有效防范中投资轻管理,重出口创汇轻效益的情况。A集团也建立了适合于自身的预算控制制度,每年年初对经营目标进行分解,延伸到对利润指标、费用控制的编制。在此过程中,由企业在预算范围内进行考核和控制,每季度进行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同时可细化到对每个合同项的预算,对超出预算的进行说明,对合理的超出进行追加预算,年末通过各部门、各境外机构的自评、总结,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各经营管理者的业绩,为来年的预算编制积累资料。

2.3 加快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完善财务信息系统并加快贸易管理系统的建设,贸易管理系统是根据外贸企业业务管理流程建立的业务管理系统,所有项目的立项,审批,执行,会计记录,总结都登记在贸易管理系统上。包括A集团在内,目前已经有不少大中型外贸企业建立起了贸易管理系统。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贸易管理系统和财务信息系统相互的联系,贸管系统上列明审批合格,会计才能登记入账, 会计记录同时也要在贸管系统中审核过关。贸管系统主要是由业务人员使用,而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是由财务人员使用,贸管系统和财务信息系统的结合,自然而然就加强了财务人员和业务员的相互联系和相互牵制,既减少了会计记录的登记或舞弊错误,也可使业务人员随时了解财务信息,从而加强对项目的管理,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加业务创新能力。

以A集团为例,为了实现财务与业务管理工作一体化,就应遵循企业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程和规律,统筹规划、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一是企业应当选择使用国家认可的财务软件,全面实行会计电算化,并将其作为企业会计基础规范工作的重要内容。二是企业应积极推进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工作,建立统一的计算机平台,采用统一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软件,把企业有效的规章制度体现到计算机的应用管理程序上来,实现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使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保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置于严密监控之下。

2.4 加强内部审计控制

在企业各个层级的人员中,就内部控制而言,内部审计人员具有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被赋予了新的职责和使命。美国著名内部控制专家迈克尔?海默教授(Michael hammer)曾说过:“内审机构应将自己视为公司的一种资源。在帮助管理当局更有效地达至预期控制目标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内部审计师的使命将从简单的‘我们实施审计’向‘我们帮助创建一些程序,以期达到组织成功所需要的内部控制水平’的方向发展。”因此,审计部门的作用不仅在于监督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被执行,还应该帮助组织进行“软控制”环境的营造,成为内部控制过程设计的顾问,建议管理当局建立一种健康积极的组织文化,使成员能自觉把办事准确和职业道德放在首位[21]。

A集团之所以能连续三年被评为国家先进审计单位,靠的不仅仅是良好的内部审计制度,更重要的是将内部审计巧妙地融入到了内部控制程序中,在其内控制度的每个控制程序后面都列有相关的内控监管制度,使得监管的条例细化到了每一项控制程序,真正达到了控制自我评估,并且加强了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联系,二者的关系从监督与被监督走向相互服务。

2.5 强化外贸交易程序控制

外贸企业应针对交易过程长、环节多、程序繁琐的特点,对业务活动实行有效的程序控制。以出口业务为例,应针对客户资信调查、签订合同、安排生产、收购付款、租船订舱、报关出运、办理保险、收汇核销、申报出口退税、组织会计核算及内部考核等各个环节的责任部门、工作要求、工作程序及各个环节的相互衔接、协调等事项做出明确规定并落实到人,从而保证交易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并始终置于严格的监控之下。


3.加强外贸企业风险评估,完善风险控制

3.1 完善经营风险控制

经营风险是指与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风险,主要包括:技术风险,人口风险,资源风险,经济风险,管理风险等[17]。外贸企业的经营风险指在国际贸易中,某些因素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始料未及的变动,致使国际贸易主体的实际利益和成本发生背离,从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最常见的有经济性风险、技术性风险和欺诈性风险。在对A集团的调查中发现,各种风险中欺诈性风险是国际贸易中最大的风险,它可能发生在国际贸易货物买卖合同、运输、结算等不同环节。

外贸企业应建立适合于自身情况的经营风险的防范对策:

(1) 建立经营风险的主要控制点: 

-----客户及相关中间机构如开证行、船运公司的资信调查;重点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财务状况说明书中的收益性、周转性、经营安全性、偿付能力、折旧率等。 

-----购销合同或委托代理合同的签订; 

-----进口业务中信用证的开立 

-----出口业务中信用证的审查 

-----商品的检验、存储及运输 

-----货款及运保佣金的支付、增殖税发票及专用缴款书的取得 

-----出口货物的发运、提单的交付、报关单的回收 

-----货款的回收及逾期应收账款的追讨 

-----结汇核销及收汇核销单的取得 

-----出口退税的申报及退税款的收入 

-----特许经营权如进出口经营权、配额的确运用 

-----骨干业务人员的管理、客户资源的保护

(2)建立风险子系统,认真评估风险企业的信息系统。建立风险信息子系统,及时灵敏地反映各风险控制点的风险信息。认真评估风险。企业应建立风险评估制度。鉴于外贸企业来自国外的风险较多对其识别、评估的难度相对较高的情况,外贸企业可采取向国内外有关中介机构咨询,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担任顾问等措施,提高风险识别评估的水平。

(3)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正如A集团,目前我国许多大型外贸企业已重组创建成新型的由工、商、贸、银、技、农多元化投资,具有多重优势和多种功能的外贸企业(集团),企业更应该把握自身的核心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注重整合与创新。既要注重从无到有的核心竞争力的创造,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整合已有的部分核心竞争力。

(4) 理性选择国际贸易付款方式。随着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尤其是我国入世后将有更多的企业参与跨国经营,由付款方式引发的交易风险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初次成交,不可轻信他人,最好采用即期信用证付款方式。此外,要熟悉各种支付方式的利弊,掌握综合使用各种付款方式的能力。

3.2 完善财务风险的控制

一般来说,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一种与财务有关的风险,主要包括:筹资决策风险,投资决策风险,股利决策风险,外汇风险,衍生金融工具风险,重组风险[17]。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它除了具有一般企业共同的财物风险特征外,还具有其行业的特点,这就使企业识别风险、控制风险的难度更大。由于外贸企业涉外经营的特点,外汇风险、衍生金融工具风险和应收账款回收风险(客户信用风险)就成为外贸企业需要特别加以重视的三类风险。

外贸企业对财务风险的防范应从每个财务环节入手,建立并健全财务预测和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处理的风险防范机制。

(1)财务预测和财务计划环节的风险防范。进行财务预测的风险防范,首先应该收集和整理有关预测风险的资料,包括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和生产技术资料、计划和统计资料,企业外部的市场信息资料和同行业竞争对手的生产经营情况的资料。其次,建立预测模型,选择预测风险的方法,对各种情况下可能发生的风险及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预测,对预测出的风险,采取预防措施。财务计划应改变传统按固定因素编制的方式,采用按变动因素编制(即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尽量留有余地以应付突发事件的影响。

(2)财务控制环节的风险防范。将反映财务活动的实际指标与预算或计划指标比较,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及时发现差异,识别差异中的风险影响数。对风险影响数较大的,应按照预测和计划阶段已确定的各种风险防范方案,调整财务活动,将风险调整到可控范围,减轻损失程度,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

(3)财务处理环节的风险防范财务处理环节的风险防范,是指对这一时期内的财务风险进行事后分析和检查。财务活动中遇到的风险,有些是在预测、计划阶段预料到的,有些是未预料到的、突发的风险。对前者,应分析检查是否按照预防措施做了防范,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也可检查计划、预算制订是否合理。对后者,应查明风险的起因,预测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同时建立风险档案,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教训,以防范同类风险再次发生。

4. 完善外贸企业控制程序,突出重点控制活动

4.1 货币资金管理

货币资金的管理是A集团内部控制制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加强现金,银行存款,备用金,票据及印章的管理,货币资金的支付也必须经过支付申请,支付审核,支付审批,办理支付等程序。但以下几个特殊控制活动虽未被成文的列入集团内控制度中,却是A集团资金管理活动的关键:

4.1.1 对国际结算方式的控制

明确规定各种结算方式使用的具体条件、使用范围、审批程序、审批权限、使用过程中的风险防范措施、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责任。根据不同的客户,不同的项目,合理选择结算方式。如:是做押汇还是结汇,首先要跟踪外汇账户的使用额度,资金在各个项目的收益率,还要考虑到人民币汇率远期的升降情况,在过去的一年,人民币处于不断升值的情况下,如果做进口押汇就会出现大量的汇兑收益,因此合理的选择结算方式对外汇交易频繁的外贸企业来说意义重大。同时,针对目前我国外贸企业使用信用证方式比例较高而信用证欺诈案件不断发生的实际情况,企业应当特别重视信用证的内部控制。要明确信用证方式下催证、审证、改证及各个业务环节的控制措施。加强对外汇账户资金流量和存量的监测,设置专门的外汇账户资金管理员,随时掌握外汇收支动态。

4.1.2 对外汇及汇率风险的防范

面对外汇风险,外贸企业既需要考虑采取财务性的对策,也需要考虑非财务性的对策,以此来构建一个汇率风险防范体系。财务性的对策包括:提前或推迟结算。对于目前存在人民币的升值预期,进口付汇企业签定时间较长的合约比较有利,而对出口收汇企业而言则时间较短的合约相对有利。企业在签订涉外贸易合约时,应尽可能地将收汇时间提前;同时确定收汇金额和收汇日期,并在合同中加入汇率风险条款。非财务性的对策主要是指企业在汇率政策调整之后要考虑的战略调整。由于人民币升值和资本项目管制逐渐放开,国内企业可考虑更多地到海外投资。海外投资的目的可以是建立海外原材料供应基地、直接接近目标市场建立生产基地、购买国外的品牌和研发力量、通过投资进行对冲等;同时还可以避免在出口部门之间过度竞争。

同时,为有效防范风险外贸企业还可建立外汇风险预警机制。汇率风险预警管理是针对外汇市场上汇率可能出现的变化及时作出预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或避免汇率变动可能造成的损失。具体来说,首先在立项签约合同时,应尽量选择有利的合同货币或者加列有利于自己的合同条款。合同签订以后,对汇率进行预测,可采取和对方协商,或进行进出口押汇,利用金融工具提前或延期结汇。同时公司也可通过福费廷或保险来转移外汇风险

最后企业还可运用远期合同法、期货合同法、货币市场保值、货币期权保值、货币互换保值、提前与延迟收付策略、交叉保值、转移定价调整、货币多样化等现代金融工具全部或部分抵消外汇风险。

4.1.3 集团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资金划转

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资金加以集中管理,对子公司的投资、贷款项目进行授权,即子公司有权制定一定金额以下的投资、贷款计划。同时,集团公司应建立跟踪管理制度,以规范子公司的投资和贷款行为.对子公司的授权管理原则是对在授权范围内的行为给予充分信任;对授权之外的行为则不予认可。通过授权控制,督促子公司日常财务活动的规范有序,从而保证集团公司整体的有序运行。

4.2 存货的管理

企业应建立存货管理的流程或岗位责任制度,对存货的采购、验收入库、领用、发出、盘点、保管、保险及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防止存货毁损和流失。在A集团,存货控制岗位主要包括:存货采购部门(包括业务部门、项目组、总经理室)、物流部、会计部、单证部等有关责任单位。存货采购部门负责货物的询价,了解供应商资料,根据公司管理流程审批后确定供应商和价格;物流部负责存货验收、仓库的选择、运输公司的选择、存货的保险、货权的管理、存货盘点等;会计部负责存货的核算,协助货权管理、盘点等事宜。

在外贸企业存货量大且品种繁多,因此应特别注意存货的仓储与保管控制。物流部、单证部要设置存货明细台帐,详细登记存货所属的批号合同、收发存数量、类别、规格型号、单价等内容,并至少每月与财务部三方核对一次,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更正。对代管、代销、暂存、受托加工的存货,应单独记录,避免与公司存货相混淆。物流部和单证部应负责存货的保险,根据行业统保协议,选择保险机构和费率进行保险。外租仓库或将货物存放在与公司签订协议之货代公司所管理的仓库的,须对仓库进行实地考察,仓库应管理规范,控制严密,并具有相当的实力;必须与仓库签订仓储协议,约定仓库发货印鉴和有效签字人签字,保证内部牵制。存货必须定期盘点,物流部至少每月一次,每季度至少由物流部、会计部共同盘点一次,对盘亏存货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并出具存货盘点报告。报总经理批准后进行账务处理。对于盘盈存货,要根据公司会计制度,交由财务入账。

4.3 采购与付款

外贸企业应当建立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主要包括:采购业务的请购与请购审批;询价业务与确定供应商;确定供应商与验收;采购合同的订立和执行;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单位不得由同一部门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全过程。企业对于重要的采购与付款业务,应当由贸易发展部、法律部、风险管理中心等相关机构组成专家小组,进行可行性论证,并将论证结果提供董事会决策和审批,防止决策失误而造成严重损失。

企业应分设采购管理小组,订立采购计划和策略。销售用的主要库存商品的采购是在董事会年初核定的年度经营计划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的变动随时调整采购的策略。这一类采购由于市场的变数较多,要求整个采购行为的发生效率要快。通常是在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各类商品行情走势分析会,分析商品的上下游供需关系,来决定拟订购货物品种、数量、价格,由贸易发展部、业务部门或项目组具体询价和拟订采购合同,总经理室根据行情分析会拟订的收购价格、数量、品种,并结合供货商的信誉等情况审批采购申请。对于接受国内委托方的委托而订立的采购合同,主要是依据双方订立的代理协议来代为执行采购和相应的付款业务。

A集团采购与付款循环相对重要的控制活动有:

(1)二次定价成本核算和跟踪。二次定价业务是指对于合同持续时间较长的购货合同分批确定商品价格,商品的价格以市场价格为导向。通过二次定价外贸企业可获得较为稳定的供货量,保持出仓平稳,同时取得较为平稳的代售收益,避免了从采购到销售前的价格风险,但这样也对获得超额利润关上了一扇门。加强对二次定价业务的控制,尤其要做好对商品行情走势的分析,权衡超额利润和平稳收益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应跟踪对同一合同项下每次购入货物价格,以便于日后入账成本的计量。

(2)对付货款和对外开立信用证的控制。预付货款、开立信用证是实质性交易活动的开始,企业应明确预付货款和对外开立信用证的具体条件、审批程序、审批权限、跟踪监控措施及监控的主体责任及其相应的责任。

(3)对运输,保险,佣金等费用的控制。企业应当明确规定对外支付佣金的条件、方式、标准以及佣金支付的操作过程、审批权限、审批程序,保证佣金的合法性、合理性;对国外运输、保险费用的控制则应将费用支付的真实性、合理性、有效性作为重点。

4.4 销售与收款

此循环应把握好销售与发货业务的整体程序,企业各部门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完成整个销售:销售谈判——合同订立——合同审批——组织销售——组织发货——销售退回——销售发票的开具。任务执行过程中,做好授权审批和职能分离工作。

外贸企业的销售与收款活动的关键控制点有:

4.4.1 保税业务模式控制

目前由于经济的发展,我国在部分经济特区或港口城市划定了存放保税货物的保税区。面对激烈的竞争,为开拓新业务保税业务,增加销售渠道,不少大型外贸企业也经营保税业务。A集团作为在保税区内的外贸企业,可根据地域上,信息上的便利,自己报关销售保税仓的货物,也可不报关直接提单背书转让,主要客户为国内的三资企业及为国内工厂提供原料的国外公司。当国内贸易行情看好时,保税区内的外贸企业可直接转货权,报关进口转为内贸销售。由于保税业务操作相对复杂,外贸企业进行保税业务时应注意符合海关和外汇管理局的相关规定。同时应注意到保税仓的仓储、港杂费用标准比较高,且离岸账户的银行收费标准也会比国内一般账户来的高,因此应做好保税业务的成本核算业务。

4.4.2 合作业务模式控制

由于A集团在不同区域拥有子公司,业务所跨区域较广,因此存在大量的合作业务。所谓外贸企业的合作业务是指A企业对某种商品具有较强的市场营销能力但资金紧张,而B企业短期内缺乏营销能力但具有资金优势,这样双方可就同一种商品协商合作共同销售,共担风险,共负盈亏。对于此种模式,在我方对产品的熟悉度不够、市场开拓比较不力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合作方的资源迅速地占有市场、熟悉产品,提高公司的销售能力,扩大公司规模。通过合作,可以有效地减少公司的经营风险,符合公司一贯的稳健经营原则。当然,在业务发生盈利的情况下,与自营业务相比,公司无法独享利润,可谓要想获得高收益就得先承担高风险。合作双方有时存在客户重叠的情况,虽然双方应确定销售价格,但是价格也有一定的弹性,合作双方的业务员为实现销售往往会出现相互打压的情况(当然不得低于确定的价格下限),客户也会利用这种的机制与我们周旋,特别是业务员按销售数量提成的更容易出现这个问题,从而损害公司利益。另外,当行情上涨,销售价格需要调整时,会出现双方不合拍的情况,有可能出现一方售价高,另一方售价低,最终还是损害合作双方利益。因此有效、动态地协调销售价格是一个关键,使双方的步调一致,维护合作双方利益。

4.4.3 对单证的控制

企业应当对票据、单证的缮制或取得、发送、审核及审核情况的反馈情况的反馈、传递程序、传递时限、传递过程中各个环节处理的要求、保管、归档以及各环节的责任部门或责任人员及相应的责任做出规定,以保证票据单证的完整、合法、有效、安全及传递的及时。通过单证控制,以保证原始信息的完整性,增强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4.4.4 对汇核销和出口退税的控制

企业应当建立适应本企业情况的出口收汇核销及出口退税管理体制,设立专职工作部门(专职人员)并明确其职权,明确相关部门在收汇核销、出口退税中的工作内容及工作要求,明确工作程序,对逾期未核销、未退税的报告及处理做出规定制定防范骗汇、逃汇、套汇、骗取出口退税的措施。

4.4.5 建立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流程,防范客户风险

客户风险是经营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A集团在过去的交易中都是现款后货,随着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的拓展,不得不引入赊销制度,因此如何防范客户风险,建立科学的信用风险防范机制就显得非常重要。交易前期:借助于专业化信用咨询机构的服务以及驻外商务处、银行分行以及专业的信用调查信息系统来全面、准确地调查客户信用状况并进行信用评估。通过信用等级的评定来确定如何与之进行交易。交易中期:针对不同客户制定不同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如国际保理业务、出口信用保险和远期信用证无追索权贴现等进行风险规避。交易后期:外贸企业对于逾期外汇账款首先要进行原因分析,再据此选择相应的催收方法(信函催收,电话、传真催收,派人上门催收,委托专门机构催收,采取法律行动催收)。在组织账款催收前,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考虑收账的机会成本和客户关系。

除此之外,企业的内部控制还包括信息的沟通和监控,这两部分由于在本文的第二部分控制环境中已经就两者的重要环节作了介绍,这里就不再一一列出。

 


有活力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推动企业创新的动力,加强外贸企业内部控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照搬,也不存在完美的控制方案。只要坚持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现状,设计适合自己本企业特征并可操作的内部控制流程,坚持持续改进,内部控制体系就一定可以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文在外贸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写作中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了企业内部控制各个活动和程序的相互联系,如将贸易管理系统和财务信息系统购建在同一平台上,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活动的相互服务,后勤人员和业务人员的相辅相成等等,只有注重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使繁杂的外贸企业的内控制度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

2、重点描述了几项外贸企业特有的关键控制活动,如国际结算方式的控制,外汇和汇率的风险防范,保税业务模式,合作业务模式,二次定价业务模式,出口收汇核销和出口退税的控制等,突出这些外贸企业特有的活动有助于企业把握重点和特殊性,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作用。

3、本文是以厦门市A集团这个大型的港口外贸企业为例进行调查研究,并以其作为本文的写作线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突出了外贸企业特有的内部控制制度。

同时,本文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由于调查时间和本人掌握的知识水平问题,在描写保税业务,合作业务和二次定价业务时,侧重于描写业务特征和容易出现的问题,却没有就解决问题的方法做深入的分析,如保税业务中就没有详细说明应如何做好保税业务的成本控制。

2、一家外贸企业的情况并不一定能代表整个外贸行业共有的特点,因此可能会有一部分外贸企业出现的内控的问题或是解决方法列的不够全面。

本人会在今后的工作与研究中继续努力,完善这些不足,进一步探索本文没有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M].方红星,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2-56

[2] 刘典芳.浅谈内部控制与企业管理的关系[J].会计论坛.2007(1):13-14

[3] 张砚, 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审计研究.2007总(135):37-38

[4] 张文贤,孙琳.内部控制会计制度设计——理论.实务.案例[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23-138

[5] 郑石桥.内部控制实证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1-53

[6] 张宜霞,舒惠好.内部控制国际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14-167

[7] 潘秀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M].北京: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05:15-107

[8]卓骏,柴晓敏.出口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初探[J].国际贸易问题,2004.12:2-4

[9]张玉明,尚玉芳.浅析解决外贸企业融资困难的途径与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4.8:26-29

[10]钱龙吉.加强外贸企业内部控制,努力提高经济效益[J].理财广场,2003:66-67

[11]张震.世界经济形势逆转时我国对外经贸战略的调整[J].国际贸易,2003(7):45-47

[12]方先明.预警管理系统剖析[J].经济管理,2003.4:33-34

[13]陈君宁,柴海节.从实证会计理论中寻找财务危机预警的理论依据[J].国际财务与会计,2003(3):34-35

[14]孙班军等编著.企业集团管理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55-178 

[15]王泰平著.企业集团论[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年1月第1版:32-90 

[16]蔡磊,刘波著.国际贸易欺诈及其防范[M].法律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23-98 

[17]安民主编.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知识[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第2版:11-219 

[18]宋丽飞著.浅谈外贸企业的财务问题及其改进对策[J].对外经贸财会.2002(8):12-13

[19]COSO 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1992.[M]:13-55

[20]COSO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September.2004.[M]:25-79

[21]Hung-Gay,Hoyoon Jang and WaiLee. International Interest Rate Transmission and Volatility Spillover[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ss&Finance No.1.1997.78-99

[22]P-R agenor. Illegal trade devaluation and exchange rate dynamics[J]. 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Economics Development,March.1995:153-178

[23]Erkkt K.Laitinen and Teija Laitinen.Cash Management Behavior and Failure Prediction[J].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ace&Accounting Vol. Sep/Oct 1998:893-919

[24]Luis Gomez-Mejia,Robert M. Wiseman and Bernadine Johnson Dykes 著.Agency Problems in Diverse Contexts: A Global Perspective[J]. U.S.A: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42:7 November 2005:1507~1517.

 

象屿集团贸易中心:陈筱庆

相关热词搜索:加强 大型国有 外贸企业 内部控制 会计与改革开放

上一篇:法兴银行之劫——基于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的案例分析
下一篇: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研究

分享到: 收藏
依法纳税利国利民…请稍等... 依法纳税利国利民…请稍等... 依法纳税利国利民…请稍等... 精彩内容06正在载入中…请稍等...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